财新传媒 财新传媒

阅读:0
听报道

本来我想写成“自媒体做报道的七大懒”,但想想我经常主张,很多毫无个性人格且又是机构组团做事的公号,并非自媒体。所以我标题里用的是:草台媒体。大致指的就是“草台班子”,行文之混乱、规则之漠视、行风之败坏,有必要总结出来,声讨之。

本文就不谈这些草台班子造谣的事了。这个是最起码的底线。说说在这个底线之上的。

本文用“草媒”这个缩略用语,代指草台班子媒体。

第一懒:拼凑。

一件大新闻出来后,很多草媒开始挤头条。但又限于采访资源实在不足,又懒得临阵磨枪去寻求采访资源,故而难以在这桩大新闻之外再写点什么。于是开始拼凑,我估计大部分草媒这个时候使用的工具是:百度。

拼凑者通常先把这条大新闻复制到公号里——有点良心的,会自己重写一遍。然后文后开始粘贴各种百度带来的资料。过去很多媒体也这么干,但人这么干只是当背景资料,篇幅通常很短。草媒则配料的份量远远大于主菜的分量。

这就好比你吃个番茄炒蛋,结果只看到了番茄,完全不知道蛋在哪里。

哦,是只看到了葱。

第二懒:跟风。

草媒们有足够的能力在很短的时间里毁掉一个词。

最近的一个例子是“气质”,例子我就不多举了。

草媒的量很大,而且都有足够的天天向上的动力,所以借用时下最流行的词,也是一种搏眼球的方法。但由于量实在太大了,所以一个流行词会在很快的时间(比如三天),就:1、被毁掉;2、被遗弃。

跟风时髦词的核心原因就是懒得想标题,这不算侮辱人。真正侮辱人的是:笨,只好什么时髦套什么。

其实,承认一下在起标题时有点笨也没啥,比如我就承认自己不会弄这玩意儿。

第三懒:截屏当采访

这种做法不仅是懒,而且非常让人讨厌。

将别人在朋友圈里说的话,截屏,并未经当事人许可,当成报道的素材,是一种特别low的行为。

草媒已经懒到都不愿意在微信上问人一声:这话我能发吗?也已经懒到都不做必要的技术处理,比如打个马赛克。

人在朋友圈里说几句,和你作为报道的撰写者去采访人,哪怕得到的内容是一样的,程序上都是截然不同的行为。

我拉黑过一个草媒上上下下好几个人,就是因为被我发现截屏。

不能继续做朋友了。

第四懒:题文严重不符

这已经不是标题党的事了。

我其实对标题党的恶感不算很强。尤其是有些属于网络化的标题,以前纸媒是不会用的。但这没啥。一个例子是《好奇心日报》的标题,它的标题虽然在传统媒体上很少见,不过也实在不能算标题党。

让人生厌的是题文严重不符。标题党还算在正文中能找到些影子,但题文严重不符就属于长得丑还要出来卖乖了。

比如这样类型的,明明通篇文章都不能断定一个事,到处都是未解未证实的流言,标题还要言之凿凿。

我看这叫“欺诈型点击”。

第五懒:文不够 图来凑

使用图片的报道是越来越多见了。

但必须要注意的是:图片是为报道服务的。也就是当文字无法说清一个问题(或者说要说清实在不容易),一图胜千言就起到作用了。

但今天很多草媒在做报道的时候,为了增强一点所谓的幽默效果,硬生生插入大量图片,尤其是暴走漫画这种类型的,用到了一个“滥”的地步。

坦白讲,不好笑,好吗?

哦,我错了,还是蛮好笑的。你连个事儿是啥都没说清,还那么猴累猴累地百度了那么多张图片,还在微信公号那么不易用的编辑器里插了又插,这个画风还是很美的。

第六懒:通篇猜测

过去媒体做报道时,总要尽可能弄清楚一些事。没弄清,文章还是不能被发布的。

即便记者自以为弄清了,编辑还是会扔过来一堆问题要弄清了再说。

后来到了网媒时代,一些非核心问题没弄清也就算了,主干大致有个阶段性成果,文章还是能出。毕竟,网络了嘛,时效性比较重要。

但如果通篇文章从头到尾都是疑问。。。。我要你罗列那么多问题干啥?

这是典型的报道者偷懒行为,毫无走心用力之处。

虽然我也不认为记者两个字有多神圣,但好歹也是个职业,总有些职业要求。通篇猜测,算哪门子报道呢?

第七懒:单向援引

我姑且善意地认为,这些报道并不是软文。

但整篇文章下来,都是单边内容援引,依然有很大问题。玩个花活的,去采访另外一边,然后说:未得到回应。

敷衍了事。

现在公司和公司之间,经常会爆发一些公关战。如果你并不打算收取软文费,还是想认认真真地做点报道,单向援引,是很重的硬伤。

即便就是做一个公司的报道,也不能只写创始人怎么说怎么说,好歹去采访一些评论人士,更重要的是,采访一些用户行不行?

懒人出的活,一般都很糙的。

一点都不讲究。

这篇文章主要讲的是报道这种属于记者的行为,不是评论。

博客时代我就公开标明态度:博客做不了记者。我所定义的自媒体,也干不了这事。采访报道这种事,是属于机构媒体的。

但今天的记者群体们,无论是有证的还是没证的,坦白讲,都很懒。

记者在四肢上的使用,用腿不比用手少,这是我在做了几十年记者的老妈身上看到的。

不过,

其实,本文是草媒的技战手册。

—— 首发 新榜 ——

说明

本文可以在不改动内容的前提下自由转载,转载请在文末标明如下信息:

魏武挥,科技专栏作者,执教于上海交通大学媒体与设计学院,天奇阿米巴基金(skychee.com)投资合伙人,天奇专注于互联网新媒体投融资,欢迎创业项目向以下邮箱提供项目BP:bp@skychee.com

培训事宜 请洽 涓子 13918571857
点对点咨询聊天 请上此网:http://weiwuhui.com/zaihang
商业公司要写软文,请勿找我

话题:



0

推荐

魏武挥

魏武挥

396篇文章 12小时前更新

新媒体观察者,上海交通大学媒体与设计学院教师

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