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新传媒 财新传媒

阅读:0
听报道

稍微介绍一下背景。

自从高层号召媒介融合打造有实力有影响力有公信力的新媒体集团后,很多地方媒体集团都有所行动。

澎湃就不提了,是号召之前的事。但它算个样板,后来多有一些项目上马,有意无意隐隐约约地在学习澎湃。

这些项目的主要形式是APP。

道理是这样的:做网站已经是古老的事了,做微信公号太轻,只有做APP,才有可能得到有司支持,比如说,直接进行公家资本投入。

不过封面倒是并没有从宣传系统获取资金,公开的说法是:四川日报报业集团与阿里巴巴集团联合投资、华西都市报实施运营。

我查了查,到目前为止,“四川封面传媒有限责任公司”只有一个股东:四川华西都市网络科技有限公司。而后者,也只有一个股东:四川日报报业集团。封面传媒当下的注册资本是:5000万。法定代表人:李鹏。他是华西都市报的总编辑、总经理。

看来阿里投资,至少工商变更都还没有做。

封面新闻的打法值得关注的是三个:其一,所谓原住民定位,其二所谓聚合原创齐头并进,其三使用类似VR新闻的新内容生产技术。

一个一个说。

原住民定位,就是定位90后人群,可能也会覆盖到80后人群。像我这种70后,不在考虑之列。

这个做法本身没问题。

中国地方上的媒体集团,无论是平面纸媒,还是广播电视,基本上是用地域区隔来掌控地盘的。互联网来了之后,地域区隔受到了严重的挑战。

一种做法是往下沉,就是本地化服务。这种做法来钱,但有两个缺点:1、比较累;2、离新闻越来越远。后者蛮打击士气的,你不得不承认还是颇有一些媒体人不愿意这样,尤其是刚毕业的新闻院系学生。他们都以为是来做“无冕之王”的。做服务,哪里不能去啊。

就川报来说,本地服务也是干的,华西都市报有好几个子项目都和本地服务有关,比如“成都红娘”,好像还挺赚钱。但总有“逼格不够”的感觉。媒体嘛,要引领舆论,红娘能引领什么舆论,全搞成本地服务了,媒体就成土财主了嘛。

所以还有一种做法,这个做法是澎湃的套路:切入一个细分。澎湃做的是全国市场,但切的是时政。界面也是这么干的,切财经。比较倒霉的无界,路子没啥问题的,切一带一路,赚政府的钱。

封面不切条线,切人群:原住民,是一个可行的方略。

问题在于,怎么切。

有个封面的记者采访我,我反问他:你觉得怎样叫定位原住民?

我其实是有答案的。答案就是:立场。

任何一个媒体,再怎么鼓吹理性中立客观,都是有立场的。

纽约时报就是美国中产阶级立场,它可不是没立场的报纸。

所谓立场,就是同样一件事,是从哪个角度切进去的,所谓框架怎么搭。

以我教授一届又一届的九零后大学生的经验,原住民的立场是:个人主义。宏观而言,这一代人,对宏大叙事、集体主义之类的不感兴趣,他们感兴趣的是:这事和我有什么关系。

我一直很欣赏这种立场。

顺便说一句,我一直盘算着要怎么反击一下对“精致的利己主义”的批评。

一个所谓定位原住民的媒体,就应该有原住民的立场、视角,而不是用一些网络流行用语,就叫定位原住民了。

这在我看来,是一个媒体的“魂”,不是器术的问题。

聚合与原创并举的问题。

这个做法我比较狐疑。聚合其实是渠道频道,原创其实是产品品牌。渠道品牌和产品品牌混杂,不是好的做法。

我理解封面并举的原因可能是:节约成本,并保证大量内容的供给。

但最终效果,我并不乐观。

过往传统媒体也采购外部内容,电视行业尤其多,所谓制播分离。

但渠道的强势,使得在制播分离上,播出渠道有很强的话语权,可以把采购来的内容做成产品品牌,而不是只管播出(比如要求独播首播之类)。

以图文主打的APP,怎样把明明是聚合类的东西,搞成“封面出品”的产品品牌,是很要紧的。

最怕的事是弄成个两不像。聚合的量不够,原创的质不行,那就没指望了。

作为一个旁观者的我,还是建议封面新闻,不要做渠道品牌,要做产品品牌。渠道品牌面对今日头条这样的聚合APP,一点胜算都没有。

什么数据挖掘,机器推荐,这种事,内容人才主导的项目,基本没戏。

所以,要把聚合内容重新包装。

所谓VR新闻。

坦率地讲,其实蛮远的。

当下在用户实际需求领域里,VR并不普及,基本上都是尝鲜试用。

VR会不会是一个大坑,不知道。我个人的看法是:很有可能是。

封面搞这个东西,一来是新技术使用,容易得到有关部门扶持,所以我觉得,即便现下没有官家资本的投入,未来依然可以尝试一下。背靠体制吃体制,靠山吃山靠水吃水,没啥奇怪的。

二来是提高内容生产门槛。

我注意到一个趋势是,图文内容生产,已经彻底平民化,毫无门槛可言。视频制作,其实是有门槛的。而360全景拍摄,那就更有门槛了。

PGR和UGC的竞争,前者把门槛抬高,是很重要的。

作为官媒的数字产品,早早布个局占个坑,也没啥不可以。

江湖里小团队创业,这事我建议别碰。

官媒的媒介融合尝试,是一件非常复杂的事。

道途不易,一路走好。

—— 首发 扯氮集 ——

作者执教于上海交通大学媒体与设计学院,天奇阿米巴投资基金投资合伙人

话题:



0

推荐

魏武挥

魏武挥

396篇文章 52天前更新

新媒体观察者,上海交通大学媒体与设计学院教师

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