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新传媒 财新传媒

阅读:0
听报道

昨儿上海下了第一场雪,一度鹅毛飘飘,我都动了要翻me more cool的念头。

今日雪停,更冷了。

 

 

我对区块链的了解,还是相当肤浅的。正在努力学习中。

 

但并不需要太高深的研究和领悟,我也敢放话说:九成的区块链媒体必死。

 

所以,当这样的文章币圈媒体生死录:90%的媒体即将死去?出现时,这个问号也没啥好打的——不过媒体标题里用问号实则就是惊叹号的,也多了去。

 

我并没有否定这篇文章的意思。链圈媒体的大溃败,这篇文章有所梳理,不妨看看。

 

互联网商业化走来二十年,类似的话你肯定听过:

 

九成的视频网必死

九成的团购网必死

九成的直播站必死

九成的……必死

 

就连公众账号,也是有过人说九成必死的。据统计公号有2000万个,而官宣说350万月活,说九成死,好像也够得上。

 

在什么行业论坛行业峰会上,放出九成必死这种说法的嘉宾,真得多了去。常年出没厮混各种论坛的我,也是玩过这类伎俩的。

 

说者特别的铿锵有力,似乎智珠在握洞若观火。闻者特别的醍醐灌顶,似乎良药苦口忠言逆耳。

 

可惜,九成必死定律其实什么都没说。因为互联网经济本就有极强的马太效应,最终各细分赛道,都是寡头垄断式的。

 

 

难的是说100%都得死,这句话等同于:赛道不成立。

 

我印象中整个赛道垮掉的,blog算一个。时至今日,blog作为一种独立的商业模式已被证伪。当然,微信公众账号带有很强的blog的影子,也是实情。但也只是影子,微信公号也有相当多和blog完全不同的地方,尤其是在传播侧。

 

复盘为什么整条赛道都会垮掉,是非常有意义的。因为作为“写作”和“阅读”,这两件事你不能说是“伪需求”。

 

一个企业不是活在真空中的,有宏观大势的变化,有微观友商的打法。

 

但说句很多人不爱听的,员工可做不了复盘,哪怕是vp级的员工,能说出来的东西都非常有限。

 

当程苓峰以《财经》杂志小丑为题特别激动地痛斥财经ofo剧中人:我不愿谢幕一文时,胡涵在他的一个不再宽容创业者的世界这样写道:

 

更何况,ofo沦落至此,难道不是一个极为值得研究的商业案例?一个浪费了数十亿美金牵扯数千员工和拖欠无数押金的公司,难道不应该有人对此负责吗?媒体不去寻根究底,难道还要继续鼓励创业者飞蝇扑火?

 

我同意ofo是一个极为值得研究的商业案例,但我不觉得,这种事,媒体干得了。

 

采访十几个ofo员工,是案例研究中的一部分。很遗憾,是非常小的一部分。

 

要说站在普通员工的角度,写出一个普通人视角的公司故事和他们的命运,媒体还能胜任。但要说把媒体报道看成案例研究,前者也许会力不从心。

 

真正的复盘这样开始:

     

(这是一本非常好的书,好就好在,很少有创业者能这样公开复盘)

 

 

共享单车,整条赛道似乎也岌岌可危。

 

摩拜已经卖给了美团,这已经不是一个独立商业公司了,而且从美团的财报来看,摩拜是它巨大的出血口。

 

哈罗倒是斜路里杀出来,似乎鹬蚌相争渔翁得利,但恐怕未必。说一句哈罗同样在挣扎,没什么不可以。时下已经入冬,骑车频率摆明要大幅下降。哈罗恐怕现在第一要务就是:如何扛过这个冬天(这句话包括能指和意指)。

 

ofo——这个公司我也在反思我早些的思考。因为对于它的判断,很明显我犯了一个错误。

 

解决最后一两公里的问题,起手ofo用廉价车,并没有什么不对的,因为资金回收快。

 

但走到后来,无论是所谓好骑的摩拜,还是难骑的ofo,统统无法支撑。

 

我和一个朋友交流,她认为模型不成立(不是需求不成立),ofo漏算了大量的成本费用。

 

我一半同意她的看法。因为的确漏算。但还有一半不同意。因为这种模型,通常是在c轮之后,甚至到了pre-ipo轮次,才是考察的重点。

 

创业初期,一个画在餐巾纸上的模型就足以让它启动和发展。

 

(顺便说一句,周航在他的书中,也提到了模型漏算的问题。但恰好是反过来的。他认为他的保守模型足以打败高歌猛进的友商们,但结果正好相反)

 

到底发生了什么,让这个其实需求是成立的赛道,最终全赛道出了问题。委实是值得研究的商业案例。

 

然而,这个案例研究不让戴威掏心窝子和你交流,几乎不可能完成。

 

我单相思渴望和戴威有交流的机会,或者,看到他像周航一样,写下十数万字。

 

但这也许是数年后的事了。

 

更何况,戴威和ofo,反正到这一分钟,尚不言败。

 

 

九成必死定律和另外一个定律密切相关:剩者为王定律。

 

规模和现金流(需要特别指出的是,这个不是盈利的意思),到底何为先?这似乎是一个很难吃得准的选择。规模的确可以让你大而不倒成为剩者,但现金流不健康又极可能引发猝死。

 

到底是用规模还是用健康的现金流使得自己成为那个剩者,令人纠结。但不是一点考虑的方法都没有。

 

第一个需要考虑的变量是大环境。

 

当经济大势比较乐观的时候,融资也就比较容易。整个大环境的想法是:赢,而不是“不要输”。

 

周航在他的书中并没有明说,但我读到的感觉是:他不要输,而不是他要赢。这个和当时的大环境未必匹配。

 

时下的大环境,我建议创业者要考虑:不要输。

 

第二个需要考虑的变量是人口红利问题。

 

人口红利问题说到底是这样一个问题:获客成本。人口红利耗尽,就意味着获客成本极高。

 

获客成本低,稍微投入一下,规模就起来。获客成本高,高举高打,规模依然不死不活地只不过上升一点点。

 

如果基于桌面互联网创业,那是没有人口红利的。如果基于移动互联网创业,人口红利快吃光了。

 

但我的确坚信,下一个网正呼之欲出。如果基于那个网,人口红利依然可期。

 

第三个需要考虑的变量是模式;2c还是2i(关于这两个词的划分,可参见我上一篇文章寒冬中的策略(上):2i

 

2i,现金流比规模重要——这是我当下的想法,也许以后会修正。

 

因为用户是有“投资”目的才来使用你的服务,花钱购买是天经地义的。

 

白鸦在他的SaaS业务的价值评估一文中写了这样一句话:

 

但凡让SaaS业务上来就快速增长的,都是耍流氓。

 

以为然。

 

 

前阵子在一个场子里,四十二章经的曲凯说了这么一段话(大致意思):我们不写负面不写黑稿。因为这个做法没什么价值。

 

我基本同意他的话。因为说到底,他并不是一个什么需要承担社会守望职能的媒体。

 

我也不是,我从来没有要做记者的打算。

 

我们需要真正的反思来总结教训,需要深入琢磨别人的长处来归纳经验。

 

如是,才算有长进。

 

以后少吐槽,尤其是为吐而吐。

—— 首发 扯氮集 ——

 

作者系天奇创投基金管理合伙人,欢迎投递商业计划书至:bp@skychee.com,我们的主赛道是物联网和人工智能。

 

话题:



0

推荐

魏武挥

魏武挥

396篇文章 66天前更新

新媒体观察者,上海交通大学媒体与设计学院教师

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