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新传媒 财新传媒

阅读:0
听报道

 

守夜人,你可以将之理解为新闻界的术语watchdog,即“看门狗”。媒体功能论里的媒体一大功能就是社会守望者。
 
狩猎人,其实这个词的发明权归属于一位前媒体人。但这位前媒体人现正从事公关职业,出于维护媒体关系的原因,他并不愿意实名享有这个词的发明权。他的原话是授权于我做学术研究。我年纪大了,搞学术研究力有不逮,就写写文章吧。
 
守夜人是一个褒义词,狩猎人则是一个贬义词。
 
 
三表在他最近的一篇文章上了避孕套当的澎湃新闻们对机构媒体(或者说传统媒体)进行了猛烈的批评。
 
事由简单说就是一个很奇葩的“新闻”被当成了新闻,然后各路机构媒体予以了转载。(详情请自行阅读三表文章)
 
这篇文章影响不小,引起了谣言炮制号所在平台“百家号”的注意,并留言表示要改进工作。文章本身的访问量突破十万加大关。馒头大师则结合上次三表向腾讯企鹅号的开火,将三表戏称为自媒体界“灭霸”。
 
不过,我完全没有三表那么激烈。实话实说,我甚至不觉得这是什么大事。我对造谣的那个百家号很痛恨,但对这些中招的机构媒体,倒没太大的负面情绪。
 
机构媒体们,传统媒体们,没各位想得那么一尘不染,中招一个谣言,可以说年年都在发生。这些中招,当然是这些媒体们的耻辱,但在我眼里,含辱量却不高。
 
看看这篇文章就知道,长“反骨”的后脑:一篇低质研究的传播狂欢。按照这篇文章的说法,中招媒体包括赫赫有名的纽约时报、华盛顿邮报和BBC。具体文本我也没见过,不知道时报和邮报怎么写的内容,但BBC的反应,狂欢一文里有所描述,有兴趣的可以去看看。
 
我从来对“谣言止于智者”这种话不以为然,当然我也知道机构媒体和普通人平时发言不同,规矩是要小心求证之类的专业手法,但中了一个谣言的招,你只能说它水平还差点,其它嘛,不用太过引申。
 
从金庸死了到李光耀死了,网上当年这些谣言各位想必都还记得。各路机构媒体们的号,也不是没火上浇油过。
 
我另外一个观察重点在于,这种谣言,说穿了真是无伤大雅,就算信了这个谣,也未必有什么严重的后果。——倒是那个多看手机会头上长角的“新闻”,是有些后果的。
 
谣言也是分三六九等,大谣小谣的。小谣,疥癣之疾。
 
 
我在刷屏里说:
 
            
 蠢人,属于不合格的守夜人。但坏人,就是狩猎人。
 
而今天,有很多媒体(无论是机构媒体还是自媒体)玩的都是这个我认为属于“坏范畴”的狩猎人套路。
 
可以这么说,坏人实在太多了,蠢人我就看不过来了。
 
蠢人只是丢失了“守夜人”的基本守则,调教得好,还是可以改造的。
 
坏人可不蠢,都是聪明人。坏人是不可能被教育好的,他们不是不懂,而是自甘堕落,进入了“狩猎人”的行列。
 
挖空心思创新型地创造性地狩猎你的注意力。
 
 
我们总以为,先有事实,后有道理。所谓评论要建立在事实的基础上。
 
但有一个著名的媒体人(具体是谁,我就不说了,我还是比较胆小的),他发明了一种用正确的道理来证明一个编造出来的断章取义的所谓事实存在。
 
这个操作很骚,我这么写,你会觉得这怎么可能。但在实际情况中,他屡试不爽。一堆脑子欠发达的,都会中招。
 
他一般会先摆个大致不错的道理,听者点头称是:价值观好正!情绪好正能量!然后随即转入一段所谓的“事实”。看上去这个“事实”是去支撑他说的那个道理。但实际上,你如果稍微不留神或者智商余额不够,你就会被带到沟里:前面是对的,后面想必也是对的,这就是所谓用道理证明“假事实”是事实。
 
这一手真的是玩得贼漂亮。
 
当我发现他这个套路后,我也叹为观止:这不是一个蠢人,聪明得很啊!
 
典型狩猎人。
 
 
有些机构媒体,还发明出一种所谓字越少事越重要的套路。
 
在我眼里,这就叫“口号式内容”,大而无当,卖弄小聪明,调动廉价情绪。
 
通常来说,字很少但很重要的新闻,属于突发新闻,或至少一开始是没什么征兆的。事情突然出现,媒体们还没能来得及深挖内容,但又真的很重要不好缺席报道,才会有所谓“字越少事越重要”。
 
但华为公司开发布会宣布要鸿蒙系统诞生,算什么突发新闻?
 
某媒体就这么玩了一把口号式内容。
 
标题:正式发布!鸿蒙,来了!(请注意两个感叹号)
 
正文:华为今日正式发布自有操作系统:鸿蒙!(一个感叹号,配发一张现场照片)
 
轻松十万加。
 
底下一帮脑残鼓噪:字越少,事越重要!
 
字里行间那种小聪明和小心机哦,好歹前面我说的那个著名媒体人还是个小报总编,这家媒体,可是堂而皇之称自己为大报的。
 
 
守夜人和狩猎人,是完全不同的。
 
守夜人也好看门狗也好,是尽可能地告知大众,这个世界发生了什么。通过这个行为,收获注意力,形成媒体品牌,再构建其商业模式。
 
狩猎人直接跳过“世界发生了什么”。它只有一个目标:收割注意力。至于怎么能收割,方法论上是近乎没有操守的。
 
谣言中招,带有一定的图谋注意力的动机——但守夜人也有这个动机,我总觉得,不加以加工,不加以创造,直接予以转载,属于蠢的守夜人。
 
但造谣者也好,带节奏者也好,煽动情绪者也好,统统属于狩猎人的范畴。
 
这就是为什么在上海某学生跳桥事件中,我对一些媒体那么厌恶的原因:家长和小孩的沟通要注意方法这个道理是对的,但编造细节就是典型狩猎人套路。
 
也正因为此,腾讯三号人物任宇昕最近的一个访谈,我对他其中的一小段话,特别在意。
 
说得激烈一点,这种思维很危险,是对狩猎人形成的推波助澜。
 
 
在36氪的这篇腾讯大调整一年,任宇昕冷静革命|深氪专访中,任宇昕说了这么一段话:
 
“逻辑要跟大家讲清楚,低质的内容是离情感和价值观共鸣比较远的。这个道理明白以后,对于执行层面的很多决定肯定会有指导作用。”任宇昕对36氪说。
 
在这篇万字报道中,这段话不足百字,但我却特别留意,非常值得商榷一下。其实都不能说是一段话,就是这么半句话:
 
低质的内容是离情感和价值观共鸣比较远的
 
我的理解,这句话是任宇昕对低质内容的定义。定义与命题不同。定义是可逆的。也就是说,我倒装这句话:离情感和价值观共鸣比较远的内容,是低质内容。也是成立的。
 
我们看到这句话里,有情感,有价值观。独独,缺了事实。而形成情感共鸣和/或价值观共鸣,事实不是必选项。
 
狩猎人炮制出来的内容,绝对是落在任宇昕这个定义之外的,也就是说,不属于低质内容。
 
因为狩猎人不顾事实,编造也好夸张也好,只讲情感——最好把你看哭看激动,只讲价值观——大而无当的所谓正确。
 
娱乐向的内容,是讲情感的。比如没有情感共鸣的游戏就不是好游戏(这里的情感比较复杂,虚荣也好仇恨也可以视为一种情感)。我至今记得我大学那阵子三更半夜为了林月如而凄然泪下——但我依然把我这种情感归为廉价情绪。
 
很多虚构写作,是讲价值观的。故事本来就是编出来的,价值观再一歪,很难成为所谓优质内容。
 
但依然有太多的内容,是讲事实的。
 
我甚至和36氪写这篇报道的记者戏称:你们采访了任宇昕,写出了一篇低质报道。完全没有情感共鸣,也没什么价值观共鸣。
 
 
我的朋友风端和我争论说,财新的内容,他也很有价值观共鸣。
 
我觉得这是因为他是多年媒体人的缘故。所谓内行看门道,他的价值观共鸣,是落在内容生产方法上的,而不是内容本身。
 
财新那种干巴巴的有时候甚至要默默读出来才能读懂的文字,能有什么价值观共鸣。
 
情感倒是有的:我在阅读财新内容时,不止一次羞愧地觉得自己智商不足,咋就是看得那么累呢?
 
看来属于低质内容。
 
我们基金例行每周行搜(行业信息、数据、业态搜索)讨论,投资经理们耗费大量时间精力做出的行搜报告,于我而言,毫无价值观共鸣,有时候则产生浓重的羞耻感。
 
 
低质的内容是离情感和价值观共鸣比较远的。这个道理明白以后,对于执行层面的很多决定肯定会有指导作用。
 
这是很危险的。
 
大如腾讯这般的中国数一数二的互联网公司,要警惕自己为狩猎人制造温床,也要警惕自己成为驱逐守夜人的帮凶。
 
科技向善。
 
 
—— 首发 扯氮集 ——
 
作者执教于上海交通大学媒体与传播学院,天奇创投基金管理合伙人
 
小时学渣出身,现下一身暗黑金属风,儒雅二字与我无关。故告评论留言区引战者:尔要战,便作战。
 
话题:



0

推荐

魏武挥

魏武挥

396篇文章 52天前更新

新媒体观察者,上海交通大学媒体与设计学院教师

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