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新传媒 财新传媒

阅读:0
听报道
 
今日高考开考。
 
让我想起了前两日网络热议的衡水高中某学生的演讲。
 
这位学生一句“我就是一只土猪,也要立志去拱大城市里的白菜”引发了极大的争议。
 
这句话大概有这么几层意思冒犯了很多人:
 
1、土猪拱白菜,似乎有些我就是要来泡城里姑娘的粗俗感、猥琐感
2、你读个书,咋就成天就是为了这点出息?
3、瞧这个学生说这些话的时候的脸部表情,看着恨意十足啊!
4、最重要的事是,这话你私下里说说也就得了,公开场合如此大声疾呼,三观不正了吧?
 
也许还有些其它槽点,我没留意。
 
而其实在我眼里,唯一的槽点就是,有些话,无非就是不大好公开说而已。所谓导向不正确,但就其本身,真没啥。
 
 
南京大学,为了宣传自己,用了一些女生(当然都是美女)的照片,引来一些非议。
 
批评者认为这是物化女性。
 
我有个现在混得很不错的朋友,表示了不以为然。他是这么回忆当年他为啥要报考南大的:
 
我为什么选择上南京大学?有一个很重要的原因是因为看了1995年的国际大专辩论赛,对获得冠军的南京大学的「四朵金花」印象深刻。这是一个高中男生对大学世界的向往,有漂亮的女生和白发的先生,我没觉得有什么羞耻的,那时候我们哪里知道什么「诚朴雄伟励学敦行」这样的校训啊……
 
他还配了一些图,南京大学不仅仅使用了女学生,还使用了男学生。
 
但有一说一,这些学生手上举着的文案,有些话这年头是不大正确。比如这句:你想不想让我成为你的青春?
 
十年前,这话是真没啥了不得的,十年后,风险莫测,因为会有各种花样解读。
 
一个985大学,还是谨言慎行为宜。
 
又不用非要挂热搜来推广自己。
 
 
不过,我想还是主要说说这个考大学时的志向问题。
 
我总感觉,一个十八岁刚刚成人的某种意义上还是个大孩子的人,能立大志向固然不错,但如果就是在高考前夕,很俗气地我就是想通过名校找个好工作找个好伴侣,也没啥了不得的。
 
网上多少文章,在很世俗地建议,该填什么志愿好?无他,就业耳。
 
是的,我一向对钱理群的“精致的利己主义者”不怎么以为然。
 
利己没啥错,还精致,说明考虑了吃相,顾及了体面,有啥了不得的呢?
 
在这个问题上,宏大叙事,有一定意义。但不能要求每个人都宏大叙事,动辄为什么什么而读书,自己说了自己未必都信。
 
这难道不是在培养一种虚伪么?
 
 
著名的理学家张载留下过非常有名的横渠四句:
 
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
 
的确抑扬顿挫,慷慨激昂。
 
理学一脉,流传后世,几乎成了儒学这个正统中的正统,一路到了明朝中叶,有人发现不对了。
 
这个人就是王阳明。
 
心学创始人王阳明提出的“知行合一”,很大程度上,就是认为理学以降,大家都“知”但没人“行”。所以他号召人们应该要“行”。
 
或可推测王阳明所处的时代,是有多虚伪。
 
王阳明当然不会去降低“知”这一侧,他只能去拔高“行”一侧。
 
但容我说一句粗俗的:没什么卵用。不仅在明清没什么卵用,直到今天,王阳明的心学,虽然不乏推崇者,但就在我这个只不过涉猎皮毛的人眼里看,都有太多重新演绎的成分。
 
想让人人都成为圣人,神州遍地是尧舜,是不切实际的。
 
 
我见过有人批判读书就是“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自有颜如玉”之类的论调,斥责为封建时代的腐朽文化。
 
但对于太多人来说,读书不就为这个,横渠四句那是说说的。
 
尤其对于中下阶层来说,读书就是改变家族命运的,这是一件特利己的事,没那么多弯弯绕的花样百出。
 
不然怎么叫“知识改变命运”呢?
 
改变谁的命运啊?
 
我总觉得这种对于书中自有什么的批判,特别矫情。
 
自己志向高远,当然好,但不要同样如此要求别人。
 
 
但人毕竟是会成长的。
 
从自利出发,慢慢慢慢,也有可能真存下了利他的心思。
 
一个两耳不闻窗外事的高中生,对社会了解有限,读书对他来说就是书中自有什么什么的事。但必须注意到,ta才十八岁。
 
谁又敢说,ta未来就一定不会成长呢?
 
而踏上社会,摸爬滚打,锤炼摩擦过后,才叫真正认识这个社会,才叫真正知道民生疾苦的要害,利他的想法,才真正到位,也才能说真正确立。
 
所以有一次我几个学生组织了几个老师(包括我)做一个播客,我就提到,学生时代乃至踏上职场后的前几年,多务实少务虚。
 
务虚那是有点年纪后的事,因为那个年龄所思考的虚,才是有实做支撑的。才不会走向虚伪。
 
做人啊,诚实,最重要,尤其对自己,要诚实。
 
—— 首发 扯氮集 ——
话题:



0

推荐

魏武挥

魏武挥

396篇文章 52天前更新

新媒体观察者,上海交通大学媒体与设计学院教师

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