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有阵子没更新了。
有朋友还留言问我是不是被封号了?
并没有。主要是因为最近我迷上一款手游。
游戏害人啊!
所以小马哥一面赚着游戏的钱,一面从来不参加游戏的会议论坛站台。
昨儿我还和几个腾讯的人说起这个事。
我琢磨着小马哥也是要做转型的,和当年盛大陈天桥一样。
只不过陈天桥太急,手段比较激进,结果搞到今天,盛大已经成了专业投资公司了,不玩业务了。
小马哥就慢慢来,终于看到了最新财报里游戏收入占比低于5成的这一天。
有个朋友,在微信里和我讲他过去打网游的悲惨历史,力劝我赶紧销号。
说实话,我挺感激的。
这哥们是当年奇迹里第一个打出超级装备的主。
哦,这哥们有个好友,叫keso。
二
keso十几天前吐槽了智能硬件:智能硬件为什么这么傻?
智能硬件在两年前大致上爆掉过一次:就是投资遇冷、公司关门。
确实,有很多智能硬件一点也不智能。虽然吹得云里雾里。
我看完那篇文章,脑子里想的是另外一个吹得云里雾里的概念:大数据。
从理论上讲,大数据真得看着很强大。
当你有足够的数据的时候,你甚至可以推断一个人的行为。
写《人类简史》的作者最近说,大数据是人类自由意志的终结。
其实这话并不新鲜。
《爆发》一书的作者更早的时候就说过,人类行为有93%是可预测的。
我倾向于同意他们的论断。
有些事你往深里想就会知道,其实真的没什么自由意志。
比如说,我这个人不吃鱼。
这真的是我“自由地”选择么?
未必。
三
虽然大数据吹得神乎其神,但在我们今天日常生活中,依然会被气得想发笑。
有一家出行公司,也鼓吹这个。
利用数据进行车辆乘客调配,最大化地利用运力,挺好的。
但就在昨天,我觉得,还是有很大的提升空间。
一大早出门叫了个专车,系统调来了一台车,距离我1.5公里。
看上去挺近的,但这台车足足走了近半个小时才赶到——不是因为司机不认识路,是因为他过来的路实在太堵了。他也没法绕着走,就这么条路可供选择。
但在地图上,我清晰地看到,如果从另外一个方向调车,路就不那么堵了。哪怕距离我五公里,都可以在十分钟之内赶到。
这就是今天出行公司所谓的“大数据”。
提升难吗?好像不难吧。
坐上车,我抱怨了几句。司机说,大概是因为他星级高,优先调配吧。
我只好呵呵。
四
另外还有一家出行公司,它的中国负责人在《波士堂》里这样描述他们和友商的这个差别:我们不做预约的原因在于,我们认为这样并不是最好的运力调配方式。
理论上讲,她说的并没有错。但这只是理论上。
中国一线城市交通的堵塞,使得你临时叫车,很有可能会等上个刻把钟。而如果你提前一点,又有可能车神奇地半分钟就到了。
所以,预约,对乘客这头,是最好的选择。
这也是为什么一家主打商务出行的出行公司,把预约当成一块极大的业务。
但交通拥堵依然可以通过数据推算做到调配离乘客最快的车。
这家出行公司曾经发生过这样一件让我哭笑不得的故事:我在上海黄浦江浦西的边上,它给你调配一台在浦东的车。是的,按照地图距离算,这台车的确很近。但按照行驶路径算,这台车游过来大概才是最快的。
就是这么一遭,我基本弃用了这个公司。现在也不知道改了没。
后来的故事我们都知道了。
这家不做预约的出行公司,和第三段里我提到的出行公司,合二为一了。
五
出行交通这个行当里,还有一个领域,叫“导航”。
这货也非常奇怪,它从来不在乎你到底开什么车。
在上海,非沪牌车上高架是有时间限制的。
在杭州,非浙a牌进城区,也是有时间限制的。
但导航完全不在乎你到底开的是什么牌,它自顾自地很智能地帮你挑选最近的路,最省油的路,唯独不挑选最适合你车牌的路。
这件事我曾经去年在一个培训场合,问过俞永福一次。当时他是讲者,我是听者。我是会后缠住他问的。
他云山雾罩地说了几句技术上很难的话。
我反正是想破头也想不出,技术上到底有多难。
至于今年,导航软件们能不能完成这个事,我是不知道了。
反正我用的“腾讯路宝”,是不管这事的。
六
有时候,讲趋势讲未来,会讲的人很兴奋。
但当我们回到现实时,却依然发现,
还是有那么多不如意。
而这些不如意的改变,其实并不难。
—— 首发 扯氮集 ——
作者执教于上海交通大学媒体与设计学院,天奇阿米巴创投基金投资合伙人
0
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