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0
听报道
一
前日,腾讯上线了一款资讯产品,名字就叫“腾讯立知”:摆明了就是腾讯出品。
(有一句讲一句,界面逼格很高)
我和腾讯omg部门有些来往,并未听说这个腾讯的主力内容部门做过这样一个产品。四处打听了一下,原来是mig应用宝的手笔。
这款产品需要邀请码才能进入使用,我看到微信上有个哥们在那里说,好像用什么码的产品,就一个f码(小米)还算结局顺利。
一语成谶。
当下,立知已经下架。
二
坊间对立知下架原因的主要猜测来自于即刻的控诉。
熟悉我个人过往文章的读者都知道,我对即刻这款产品一向很喜欢。
即刻刚出发时,走的是“主题式阅读”这样的道路。比如说,iOS又更新了,这算一个主题,用户订阅这个主题后,可以源源不断地获取ios更新的信息。
这是资讯聚合类产品中的一股小清新。小清新的意思有二:其一,以今日头条为代表的聚合资讯产品,并不以主题阅读为招牌——虽然讲到本质,主题阅读和兴趣分发其实很难说是两回事;其二,这类产品的用户基数不是很大,有点阳春白雪的意思。
打开立知,你的确可以看到类似ios又更新了这样的主题。
(立知的主题)
即刻的管理团队不是很爽,在微信发难,称之为抄袭。后来又有kol们说成是“像素级抄袭”。据说批评意见被马化腾看到。
(即刻的主题)
然后,立知就在App Store中消失不见。
三
如果说“主题阅读”,立知的确和即刻——严格说,是过去的即刻,当下的即刻,主题订阅和阅读已退居二线,需要点击“我”或者“发现”这个模块才能进去看到——非常类似。
但如果说做同样的事就是抄袭,这种批评,我以为,有点过。
立知在主题阅读这件事上,是有些新东西的。
在每条信息上,立知会提供一个标签,可能是“延展阅读”,可能是“事件追踪”,可能是“多方观点”。仔细看这些标签后的东西,你会发现,三个标签各有不同。
延展阅读着重于横向的更多相关的信息,事件追踪是纵向的过程梳理,多方观点则是主观意见表达。
当点击一条信息之后,你会到达一个中转页,这个页面有本信息的摘要,再点击才能去往目标页。我当时看到这样的做法,就猜想以后大概要被很多媒体骂。因为摘要看过还点击啥呢?
在这个议题上,立知的确涉嫌侵犯著作权,因为著作权项下有一个权利叫改编权。摘要改写就是改编。我本以为这会是立知将来的麻烦,没想到在“主题阅读”上倒被人控诉抄袭。
不过,当你仔细看这些摘要的时候,你可能会感受到人工智能的力量——反正我是这么猜想的。这些摘要并不是目标文章中简单的一段截取,而是真正意义上的改写。请仔细比较这两段:(有没有点摘要式洗稿的意思?哈哈哈)
我知道现在腾讯已经有能力在一场论坛中一个讲者讲完立刻推送出演讲稿的简写版,背后是ai的力量。而mig不是omg,并没有大规模的内容编辑队伍,所以,我猜想这很有可能是ai做的。
无论是三大标签,还是这个摘要制作,即刻并没有做过(关于即刻里的主题里的摘要,我个人的阅读体验是,要么是微博短文本直接复制过来,要么是标题,要么是截取,也有可能阅读体验没有覆盖到全部)。
四
我和倾向于认为是抄袭的keso在微信上讨论了几句。
keso觉得,ios又更新了,即刻有,立知也有,像素级抄袭很明显。
我不太以为然。要不改个叫法?ios莫名出了个新版本?
既然都要做主题阅读,且主题需要个名字,撞名其实并不像六神那句“你的风陵渡我的铁罗汉”被周某拿走那样需要鄙视。
keso举例说,做主题标签,知乎也做,并没有被指责抄袭即刻。但我总觉得,知乎是站内内容,即刻是全网抓取,并不是同一类产品。
更何况,知乎或许也像素级抄袭了“quora”?
keso曰是,所以知乎早年也挨骂。
这事怎么说呢。
远里说,微信还像素级抄袭了某些产品啊!
就近里说,跳一跳没像素级抄袭育碧的什么产品么?
五
主题阅读,是一种资讯产品类型。
这个类型你做的,我也做的。这种类型产品的背后,比拼的是技术能力:对内容进行颗粒分割,然后通过技术加以再聚合。这点上谁的能力越强,谁就更容易胜出些。
类型上,很难说什么抄袭不抄袭的。
门户有好几家,搜索也有好几家。尤其是后者,面上长的都是差不多的,还能变出什么花样来?
Facebook不是第一个搞社交的,苹果也不是第一个搞智能手机的。但他们后来都在自己的产品上做出了重大的创新。
而我觉得,三标签和摘要改写,就是立知与即刻非常不同的地方。当然,摘要改写这事,应该是需要得到内容制作方的授权。
在我看来,立知团队犯了一个瓜田李下式的错误。
按照即刻coo的说法,应用宝曾派人去和即刻探讨合作。虽然mig的公关负责人在微信里私下辩解了几句,但这事的确会让人浮想联翩。
大公司不要没事就派人去创业团队谈合作:尤其是你自己的确有团队(还是同一bg同一业务线下的)在做类似的事。
六
也许在像素级监督之下,腾讯最终下架了立知。
我不知道这款产品未来是从此消失不见还是改头换面再卷土重来。
我是觉得有点过。
但也有可能也是做过腾讯门户、腾讯微博、腾讯应用宝等等诸多“像素级抄袭”产品的腾讯,在即刻这样的被投项目前,表态合作伙伴第一,也算是一种姿态吧。
这类产品的小众化是很明显的,即刻自己都在转弯。我认识一个还算成功的投资人,前日立知刚上线,就在那里说:我一点也不看好这个产品。
我想,我的言外之意已经很明显了。
七
还有一种关于下架原因的说法。
说是立知某个评论出现了不可描述的bug。
也的确,我手机里现在的立知,已经都不可评论了。
—— 首发扯氮集 ——
作者执教于上海交通大学媒体与传播学院,天奇阿米巴创投基金管理合伙人
话题:
0
推荐
财新博客版权声明:财新博客所发布文章及图片之版权属博主本人及/或相关权利人所有,未经博主及/或相关权利人单独授权,任何网站、平面媒体不得予以转载。财新网对相关媒体的网站信息内容转载授权并不包括财新博客的文章及图片。博客文章均为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财新网的立场和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