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0
听报道
8月26日,我跑了趟帝都,主要是参加今日头条V计划沙龙,应邀根据“如何打造个人IP”做了半小时的分享,也和行业几位同仁王志安、潘乱、曲凯一同对谈行业热点并探讨对于个人IP的理解。
“V计划沙龙”是今日头条“V计划”的其中一个环节。什么是V计划?就是今日头条希望邀请平台上有才能有价值的创作者,通过品牌赋能和扶持,帮助作者孵化个人品牌,让平台上越来越多的个人IP涌现。
作为一枚“互联网活化石”——这个词其实是头条小伙伴给我加上的——我的IP之路可谓历经颇多媒介兴衰,算得上是“多朝元老”。借这次分享机会,我也回顾了互联网各个时代的个人IP差异,也有一些自己在做自媒体“扯氮集”的一些思考。故特别整理一版,贴在这里与各位共同参详。
——正文的分割线——
我从事互联网比较早一些,应该是1999年年底就加入互联网。我特别的羞愧,从业的时候很多人在当年都不知名,现在人家事业做得很大。而我现在还在学校里面,做一个穷教书匠,距离商业上所谓的成功很远。
我很早就在互联网上写作,个人主页基地时代就摆弄过这种靠静态页面组织起来的个人站点,后来我管过BBS做版主,经常写写帖子。再后来博客时代来临,我曾经做过一家博客公司的首席运营官,当然自己也一直在写Blog。在写东西的过程中,我也在思考这样一个问题,为什么打小数学一直不错的我,后来咋就成了个写东西的文科生。
我小时候受过两种“折磨”。
严格意义上来讲,我其实应该是“媒三代”。我爷爷在解放前的大公报工作,我的父母都是搞媒体的,母亲是记者父亲是编辑。小时候他们出差带我出行,本来对我来说是旅游,但他们会要求我回来写日记,还是特别长的那种。我小学五年级去普陀山,大概待了七八天,写了一万字,对很多人来说是很难想象的。有一次我在坐上海黄浦江的摆渡船的时候,我把手放在外面,我外婆说:“赶紧把手拿进来不然会被夹断”,我当时竟然这么回答:我宁愿被夹断,这样就可以不用写字了。
我还受过一种“折磨”,大概在初高中的时候被连续“折磨”数年。我母亲“折磨”我两件事情,第一件事情:要求我写班上同学的优缺点。每个同学都要写,可以写他好,也可以写不好,当然属于私人日记不会当课堂作文公之于众,这是对人的观察,而且是不同角度的。第二件事情,小时候比较穷,家里没有空调,所以夏天会出去乘凉。乘凉的时候,我母亲会随便指一样东西,比方说指一个砖头,请你以砖头为题,想十篇文章的中心思想,当然不用我写,说就可以了。我可以从砖头上发现十种意义,这个是从小被“折磨”的。
其实中学时代,被我母亲训练的是看世界的方法,或者是看世界的角度,文字真不是太在意。我写东西到今天,我对自己的文字表达能力,个人评价一直是非常低的。我不太会写文采斐然的东西,你让我情绪饱满地写一篇文章,我不会,我是真不会。
事实上,刚才沙龙演讲嘉宾也提到了像某些自媒体走煽动情绪的路线。我知道非常有效,但我不会写,我文字表达能力很差。我自己注意到,我在一两千字的文章里面会经常出现同样的形容词或者副词。我也知道,自己特别喜欢用“其实、事实上”。我文笔并不是很好,就是角度比较奇怪一点。
当年Blog的文字挺粗糙的。早期做Blog,今天很多人回忆那个时代会有所谓特别的清纯感,所谓那时的文字没有受过商业污染。我从Blog时代过来的,我注意到,很多人在今天自媒体平台里文字的锤炼,比在ta当年在Blog时代的锤炼高很多。那时候的文字更重要的是角度。
我个人并没有打造个人IP的经验,只有长期写东西的经验。你写完东西以后可能需要——尤其今天的自媒体平台,你需要去运营粉丝,你需要去想办法求得粉丝的关注,甚至有一些自媒体还会建多个500人的粉丝群,跟他们互动,我没有这个能力。
我的Blog有10万名RSS订户,对于这组数字我不得不说这里面有渠道的力量。有一方面是因为某个RSS浏览器,这个浏览器和某博客平台有合作的,我是某博客平台的coo嘛,所以这个浏览器把我的Blog设定为用户默认订阅Blog中的一个。我从这件事情上认识到:内容为王还是渠道为王?这是不需要争议的。
今天早上,有人看到本次活动的海报,问我说,“怎么打造个人IP”?
事实上我也不太会。后来Blog写多了以后,我在媒体上写专栏。最疯狂的时候,有三个“周专栏”和四到五个“月专栏”,这意味着,我差不多每天都要写。周专栏是经济类报纸,都是当时非常有名的报纸。所谓出名,这都是平台的力量不是我的力量,这些报纸本身就很知名,你在报纸上写专栏当然容易出名。
所以,我特别认同白岩松说的一句话:在他那个位置上放一条狗都是名犬。我觉得,我是站在巨人的肩膀上做所谓的个人IP。
刚才曲凯特别谦虚说他是“中小V”,如果他是“中小V”,我就是纳米V。他有6位数的粉丝,我只有5位数的粉丝,整个不堪一击。不过有个情况也要注意到,有时候,有些朋友会跟我说,在一些商业科技网站上会看到我的文章。这些平台确实能增长我的影响力,所谓的影响力是借助其他的媒体而不是我。我个人觉得运营粉丝是特别难的,我不会也懒得学,而且我也不会在这上面花很多的精力。
我有两个写作规则:一是道,一以贯之;二是盲人摸象。
我特别不喜欢一个号在不同的时间上表达不同的世界观,我认为这个人是混乱的,甚至是哗众取宠。比如,我坚定地认为,个人隐私应该受到保护,坚定认为公权力不能被用在私生活中。这是我坚持的原则,我不会因为时下的这些情绪改变这种原则,这些原则会体现在我的写作中。
我在学校里教书,有三本书如果你特别推崇的话,你大概是一个文科生二年级的水平或者文科生研究生二年级的水平,所以我管这个叫“文二病”。一本叫《乌合之众》,这本在社会心理学中不算什么,没有严谨的论证。但是,我们不得不承认作者的文笔非常的漂亮。我当年读这本书的时候,也觉得这话写得太漂亮了,太牛逼了。后来,慢慢意识到这本书是畅销书,这本书和《货币战争》没有什么两样。
第二本是《娱乐致死》,尼尔·波兹曼自己都说过,他表达过类似的意思:我要建立一个恒温器效应,这个世界大家娱乐太多了,所以我想把它扳回来一点。按照中国人的表达就是矫枉过正,他自己都知道自己矫枉过正,你还认为他说的是真理。
第三本就是《网络共和国》或《信息乌托邦》所提及的“信息茧房”。我针对这个写了很多的文章,我这里只说一个结论:“信息茧房”只有在社交圈才会被建立,而不会在算法推荐的工具里被建立。
如果今天动不动就举这三本书,这就是对于普通的老百姓,对于普通的大众缺乏认知。或者你的认知是所谓的精英视角,你认为老百姓都是垃圾。我自己觉得中国的互联网大众,不是每个人都是对的,但是我也不觉得他们是乌合之众,这是我写作的道。
另外曲凯也提到角度问题。盲人摸象的意思就是“摸到象鼻子和象尾巴的会吵起来,因为他们对大象的认知是不一样的。”越是公众事件,越容易出现这样的事情。别人的观点跟我不一样,我只能尽可能理解,他的观点背后代表的是他的经历和立场,尽可能丰富自己的角度和立场,这样对自己的写作是有帮助的。
这是我今天分享的内容,也欢迎关注我的头条账号。谢谢各位。
“V计划”是今日头条助力优秀内容创作者打造个人品牌,建立影响力的又一新动作。该项目将通过“V计划沙龙”等活动,邀请平台上持续产出优质内容的诸多领域创作者一同探讨个人IP成长及其它热点话题,分享自己的智识和见解,打造知识分享盛宴。今日头条”V计划“将致力于为优秀内容创作者提供成长和交流平台,助力孵化和发展个人品牌。
—— 首发 扯氮集 ——
本号不接受商业合作,实在死乞白赖想合作,五十万一篇好不?
作者执教于上海交通大学媒体与传播学院,天奇创投基金管理合伙人
话题:
0
推荐
财新博客版权声明:财新博客所发布文章及图片之版权属博主本人及/或相关权利人所有,未经博主及/或相关权利人单独授权,任何网站、平面媒体不得予以转载。财新网对相关媒体的网站信息内容转载授权并不包括财新博客的文章及图片。博客文章均为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财新网的立场和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