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0
听报道
情绪
一
这是一张很学理的图,用来解释危机形成的动力流。请注意有些箭头是单向的,有些是双向的。
grievances,翻译过来就是委屈、不平、牢骚。长久以来形成的某种被压抑的情绪,在危机发生后,通过一定的社会行动组织(比如社交媒体讨论),达成一种直接反应,也就是舆情。这种舆情,其实情绪铺垫很久,也就是早有准备,故而看上去爆发出来特别猛烈。
核心就是被压抑的委屈不平牢骚通过特定事件爆发。
情绪通过平时密切注意网络用词,热点讨论,乃至其他商业组织传播翻车,是可以看出来的。不了解这个,就容易形成自家翻车。
比如前阵子的某手机厂商员工的得屌丝得天下的言论。
二
当下很多公司,尤其是互联网公司,广告公关市场等等,合流。所以我姑且统称为“商业传播者”。
商业传播者和注意力打交道。有时候需要集聚注意力,有时候则需要分散注意力。比如说,此时我需要上热搜,彼时我需要不上热搜。
公共场合的注意力,不是关起门来读书,其实本来就很碎片化,相当于你走在路上看风景,对着风景开动大脑玩命思索,不大可能的事,除非你别有所图。
互联网加大加快了这种碎片化。
所以,商业传播者,工作对象其实质是:情绪。
调动情绪来吸引注意力,调动情绪来分散注意力。
商业传播者,一定要明白当下的主流情绪是什么,要顺势而为,不然事倍功半都是轻的,翻车才是要命的。
我列举几个关键词,来说明主流情绪是什么。
三
奋斗
这个关键词本来是完全褒义的。长久以来,人们信奉一分耕耘一分收获。而改开这么多年,大致也的确如此。
奋斗改变命运,无论是学业上的,还是工作上的。
但对于商业传播者来说,奋斗、拼搏,都是需要非常小心的关键词。
一旦到了职场奋斗职场拼搏的阶段,时下的主流情绪,非常容易联想到如下词汇:996、剥削、内卷、猝死。
任何一家成功的商业公司,都是拼出来的,这是事实。
但这份事实,并不适合高调传播。
四
我们了解用户
本来,了解需求是一个有效供给的前提。不了解需求,供给很容易无效。这造成了商业投资的浪费。
长久以来,消费者也希望企业了解自己,不要做无用功的推销,非常扰人。
但在今天,了解用户和隐私扯上了关系。如果讲道理,可以细细掰扯了解到什么份上不叫侵犯隐私,了解到什么份上又算侵犯了隐私。
但我前面说了,公共场合,是讲情绪的。细细掰扯的事,那是学术讨论。
商业传播者要非常小心了解用户,可以大而化之说了解需求。如果是2b的公司,还不是什么大问题,但如果是2c的公司,了解用户几乎在另外一个场景就是:获取了用户的隐私。
请看一段谷歌早期的一个广告,当时标题是“谷歌又现感人广告”。在当下这个时代,再品品?
任何一家成功的商业公司,都是切中了需求,这是事实。
但这份事实,并不适合高调传播。
特别是2c的公司。
五
规模
与这个关键词配套的还有:巨头、平台、市场引导者,等等表示很牛叉很强悍的词。
规模本来也是一个褒义词,至少是一个中性词。理论上,规模可以压低成本,在售价不变的情况下,形成利润空间。当然,经济学理论也会提醒我们,规模也有可能产生规模不经济,包括内部的和外部的。
本来这些都是学理上的讨论,但在今天,规模特别容易指向:垄断。当规模庞大的商业组织,利用其规模优势,进入新赛道时,特别容易引起“不正当竞争”的联想。
公共场合吹嘘自己规模大,如果不是实情容易引起嘲讽,如果的确是实情容易引起批判。
任何一家成功的商业公司,都要形成一定规模,这是事实。
但这份事实,并不适合高调传播。
六
以下做个小结
出于某种原因,我打算把这个小结收费化。
话题:
0
推荐
财新博客版权声明:财新博客所发布文章及图片之版权属博主本人及/或相关权利人所有,未经博主及/或相关权利人单独授权,任何网站、平面媒体不得予以转载。财新网对相关媒体的网站信息内容转载授权并不包括财新博客的文章及图片。博客文章均为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财新网的立场和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