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新传媒 财新传媒

阅读:0
听报道

 

多年前,微信已然崛起,红包“偷袭了珍珠港”,连续两年办了we大会,腾讯势头很猛。

 

我和一个腾讯的小伙伴私下说,我觉得贵讯作为一家公司,轻了点。

 

人问我何意。

 

我的看法是,腾讯数一数二的业务,一个游戏,一个广告,其实都是一种“轻”业务。

 

所谓轻业务,有两个特点。

 

其一,业务本身的链条不算太复杂,基本上属于内部生产。和外部当然要打交道,但各种外部关系上,面对的利益相关组织,种类比较少。——其实,这也是我一直认为腾讯为什么会有内部赛马机制的原因。如果需要处理的外部关系很多元,内部搞赛马并不是一个好思路。外部组织打交道的复杂性,使得赛马失之简单。

 

其二,业务有千人一面的特点。对游戏而言,每个用户看到的都是一样的;就广告而言,每个广告主需要采买的,基本属于买位置性质。这个位置的流量足够大,价格就可以抬高。而位置本身,各个广告主都是一样的,无非衡量的是出价多少性价比最高。

 

人又问,那你觉得谁算重的。

 

我的答案是:阿里。

 

阿里的轻重资产配比,比腾讯看上去更稳,而这是因为彼时,它的业务相较腾讯更复杂导致的。

 

 

在互联网创投圈,一直以来,都是以轻公司为优的。

 

当风险投资人对创始人说:我觉得你这个业务重了点,实质意思就是say no。

 

公司轻,就意味着成本低+发展快。这是风险投资基金最喜欢的模型。

 

我至今记得12年,facebook以10亿美金的价格收购了创建于10年的Instagram,而坊间最喜欢讨论的,就是这家不过两年的公司只有13名员工。这是怎样神速的惊人的人均产值。

 

07-08年,刘强东斥巨资建京东物流,被李国庆嘲笑为“傻大黑粗”。12年的时候,刘强东又反过来在微博上嘲笑李国庆“傻大黑粗”。傻大黑粗傻大黑粗,这四个字的背后无非就是:您老的业务太重啦!

 

时至今日,京东已经开始以“实体经济”自居,大、黑、粗,谁说就是傻的呢?

 

轻业务之所以能成立的重要原因就在于:1、流量越高则业务发展越快;2、流量可以以较低的成本获取。

 

而当这两条不怎么能成立,尤其是第二条不怎么能成立的时候,度过初创期依然使用轻公司模式,恐怕就成了问题。

 

 

客观讲,互联网一线大厂还是比较早地意识到了这个问题。他们提出了“赋能”二字。

 

与很多人看法不大一样的地方是,我并不认为“赋能”二字全部是所谓大厂们的“求生欲”,或者说,不能简单地从监管与被监管之类的政商关系角度去看。

 

事实上,中国互联网商业,早就碰上了麻烦:网络人口红利增长结束。而运气极佳的地方是,乔布斯和他的苹果手机横空出世,开启了移动互联网风口。这使得底子是基于流量高增长的轻业务模式,又得以续命了好几年。

 

但随着移动互联网人口的增长也到达了瓶颈,完全线上化、依靠流量增长而增长,终于再一次走到了关键性的选择时刻:是赌下一个类似移动互联网的**互联网的到来,还是改变过去的底层方法论?

 

大厂们的态度,其实是既要也要。

 

区块链、NFT、元宇宙、web3.0,这些貌似有下一代**互联网的概念,大厂们纷纷下注,尤其是腾讯,可能是下注最猛的公司。当然,阿里系也没有落后。

 

但赋能实体,并真正深入到实体经济中成为有机的必要的组成部分,AT两家巨头,用力更深。

 

2021年财报出来后,腾讯的2B业务收获喜人,以至于腾讯兴奋地喊出:2021全年财报发布:腾讯变“重”了

 

不过,正如我文头所说,阿里,其实一直是一家较“重”的公司。

 

 

17年年底,我写过一篇题为阿里来自火星 腾讯来自金星的文章,对AT这两家巨头做了比较:它们表现出来的种种不同,根子上来自于它们长年的基础业务的不同。

 

在天奇创投基金做管理合伙人期间,我涉猎过SAAS、仓储、物流等领域,深感这些B端行业的复杂性,远超纯线上业务。我甚至可以这么说,越涉足这些领域的学习,越能感知到阿里系走到如此规模的不易:其实它的相当多的业务,无法通过梅特卡夫网络效应拉出一根陡峭的指数增长曲线,甚至有些业务连双边市场效应都欠奉,属于“重中之重”的业务,比如说,建仓库这种事。

 

即便是阿里发家的更有纯线上业务特点带有双边市场效应的电商零售平台,其实也很有一股传统经济的味儿:毕竟要和相当多的线下实体企业打交道。帮助阿里赚到第一桶金的阿里巴巴2B业务的阿里铁军,就有着相当强的所谓传统企业文化感:他们需要抽烟喝酒、晨会晚会喊口号打鸡血,甚至养出了一些今天颇有争议的酒桌文化。

 

品玩创始人骆轶航于2018年在他的《阿里巴巴孤独进行时》一文中大段讨论了阿里巴巴这种具有一定争议性的江湖文化是怎么来的。他甚至认为:阿里巴巴一点硅谷执念都没有,而是一家相当彻底的做生意的公司——而生意二字,在互联网圈内,总有一种被鄙视感。

 

无怪乎中国相当多的传统生意人,他们如果要崇拜互联网行业的大佬,马云是当仁不让的头号偶像。

 

不过,这家看上去很生意的公司,也的的确确并不完全是一家传统意义上的生意公司。它的高科技含量并不低,比如阿里云计算在Gartner的报告中四项技术指标位列世界第一,科技研发投入也是中国上市公司里最高的。

 

 

中国数字经济走到今天,已经不再是一门所谓的“虚拟经济”。

 

这里有政策的监管和引导性,但也有其本身的市场逻辑。

 

网络人口红利的到顶,使得长达二十余年的以流量为内核的商业模式,已经快要走到尽头。这迫使一众巨头,都开始向实体经济延展。

 

AT双雄,起家虽不同,至今公司气质也大相径庭,但却殊途同归。来自金星也好,来自火星也好,最终还是在地球上碰头。

 

前三巨头之一的百度,在搜索和内容客户端这两种流量经济所提供的现金奶牛的支撑下,重仓自动驾驶,甚至已经到了造车的路数:21年成立的集度,百度是其大股东。

 

至于移动时代催生的后三巨头TMD,美团滴滴生来就有着与实体行业千丝万缕的关系,字节这种本来纯捣鼓流量的公司,也深度渗入到消费领域之中。

 

由虚向实,互联网公司正变得越来越重。

 

而这一逻辑,在风投行业中,也出现了相应的变化:风险投资人们,不再一听到重就扭头便走。

 

至少,对于天奇创投而言,这两年投资的项目,卫星、火箭、环保车的自动驾驶,清一色的重模式。

 

玩法,真得变了。

 

—— 首发 扯氮集 ——

 

话题:



0

推荐

魏武挥

魏武挥

400篇文章 46分钟前更新

新媒体观察者,上海交通大学媒体与设计学院教师

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