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新传媒 财新传媒

阅读:0
听报道

知名心理咨询师李松蔚讲了一个他那一行里的段子:

如果你的来访者约好四点来咨询,结果ta不到四点就到了,那可以说明此人有讨好型人格的特质;如果ta迟到了,说明ta对改变存在阻抗心理。如果正好四点进入咨询室,那你就可以和ta探讨一下ta的完美主义倾向与强迫型人格了。

李松蔚说这个段子,大致上就是在自嘲,人的行为怎么着心理咨询师都可以上升到某种高度,煞有介事地去探讨和分析。

不过,我听到后的反应却是:我们日常生活中的各种其实普普通通的行为,无时无刻要去用“主义”、“理论”这样的大词去“升华”一番,实在是活得太累——准时到达就要自检一下自己有没有完美主义倾向——活该要去看心理咨询。

我甚至怀疑,有些人的心理病,怕真是书读太多读出来的。

这些年,颇有一些反思所谓“西方中心主义”、“西方本位视角”的倾向。大约摸子就是在“框架”问题上的批判:用这个框架角度分析,无论后面的推演逻辑还是方法论如何缜密,其实已经受到了某种误导了。

我不是说这种反思纯属胡说八道或者杞人忧天。但在承认有其合理性的前提下,也不得不说,日常生活里背着这么个貌似很高明的思维逻辑,却未见得有多高明。

举个例子:握手。

握手是一种礼仪,这种礼仪我估摸着,和表示手上没有武器有关。这是一种友好的姿势——但是,它不是全人类的。

比如我们中国人使用的是“作揖”。在儒家文化圈,握手在历史上极其罕见。

作揖好还是握手好呢?其实各有利弊。而且总的来说,我个人认为作揖更好一些。

作揖确实无法证明我手里没有武器——藏块小石头并不难。但作揖的好处也挺明显,它减少了病毒细菌传染的概率。虽然我们古人并没有“病毒细菌”这种意识,但今人有。尤其是从2020年到2022年这三年,作揖的好处明显大大的。

作揖还有一个好处就是在避免肌肤接触后还能避免一些不必要的尴尬。比如有的人天然就不喜欢和别人发生身体接触,还有在异性交往中,作揖是全无性骚扰可能的——好吧,为了表示政治正确,同性交往中握手也有可能。

我们甚至可以开脑洞说,古人并不崇尚把武器一直握在手里这种看上去并不大开化的行为。所以完全没有必要用握手来证明自己没有武器。

中国人什么时候改作揖为握手了呢?大约就是晚清末年的千年未遇之大变局时代。从一开始还坚持中学为体到后来的全盘西化,从长袍马褂到西装革履,彼时可以这么说,完全抛弃了东方本位而非常彻底地倒向了西方中心:洋玩意儿,总是好的——不算太过分地说,甚至是不假思索不做甄别地全盘接受。

于是我们得出结论,用握手来表示友好,是西方视角的,是崇洋媚外的,是刻板印象的,甚至可以咀嚼出一点当年民族屈辱的历史。

故而,当你看到一个人,伸出手去时,是不是要审慎地反问自己一句:我是不是西方中心主义了?

事儿没完。

如果对方是个西方人,我究竟是应该坚决表示自己的东方本位呢,还是我们礼仪之邦愿意迁就一下客人?

再加一个变量,如果你正好出国自己是个客人呢?要不要客随主便呢?

既然作揖好处多多,如果现在一改握手而全民作揖,在当下这个时刻,是不是会让人产生一种想回到闭关锁国的想象呢?

你就说,麻烦不麻烦吧!

问题的关键在哪里?

在“相关”还是“因果”上。握手与崇洋媚外,究竟是因果呢还是相关呢,是高相关呢还是低相关呢?

并不是所有的政治正确都是不必要的,但有些政治正确,在我眼里,着实就是矫枉过正,因为它夸大了相关性,甚至直接把相关变成了因果。

去心理咨询正好四点进门了,就是完美主义倾向?这真的是忽视了太多其他的变量,恰恰说明了某一种蛮横式的骄傲。

我对正在照镜子的老婆说了一句:还是瘦点穿衣服好看啊!这算bodyshame吗?这可能有相关性,但相关系数未必有多高。更不能说明这里有因果。

更重要的一点是,日常生活里的行为,动辄就要举起主义来审视,实在是活得太累。这相当于在要求你任何时刻任何场景下社交网络说句话,都要仔细查证,交叉验证,多方求证。不如是,你就是一个不谨慎智商低没脑子不懂谣言止于智者的人——瞅瞅,瞅瞅,因果大旗迎风猎猎。

别活了罢!
 

 

话题:



0

推荐

魏武挥

魏武挥

396篇文章 66天前更新

新媒体观察者,上海交通大学媒体与设计学院教师

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