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新传媒 财新传媒

阅读:0
听报道

《21世纪经济报道》刊发了一篇题为“裁员烧至网易 门户时代走远”的文章,文中提到:

网易裁员风波自2023年12月中下旬开始,其中传媒集团受影响最大,整体裁员比例约为30%,个别部门裁员比例甚至高达70%,有的业务线被整体裁撤。

众所周知,网易虽然是第一批上市的三大门户之一,但它后来的主要营收盘在游戏而不在门户。我总觉得,向来以抠门在行内著称的丁三石,做了那么多年的网易传媒很有点情怀公益事业的观感。

但网易确实一贯以“佛”的姿态在江湖上示人,不大在内部搞剧烈的折腾。薪酬待遇不算一流的,但贵在稳定。故而这次大规模裁员,还是引起了一些围观。我都有友人中招,当时得知,还是很惊讶的。

就这个新闻,谈谈我眼中的门户,这个在互联网领域里算是一条古老的恐龙。

门户门户,顾名思义,就是人们上网时的一道大门。按照早期门户的诉求,你上网的首要落脚点应该在门户,然后就像打开一扇大门一样地进入了整个互联网世界。

但有意思的地方是,在桌面互联网时代,上网打开一扇大门这个事,其实落脚在搜索引擎上,甚至是类似hao123这样的网址站上。而门户,基本等同于一个网络媒体。

雅虎作为第二代门户(第一代是AOL,但这个模式太太古老,就不扯开去了),面世的时候就是个目录结构的网址站。但后来,很快就变成了一个网络媒体,而且证明了免费模式能成为一个优秀的互联网商业模式。

这和当年普遍的把互联网当成第四媒体有关。虽然后来的发展,我们都知道,媒体只是互联网的一部分而已。

中国互联网产业,第一次撕逼口水战,就爆发在新浪和搜狐之间。两家都自诩是中国第一门户。新浪从流量角度证明,搜狐从市值角度证明——是的,现在总市值不过3.3亿刀的搜狐,也曾经是阔过的。

但在我眼里,新浪着实是中国第一门户,这和它的第一任总编辑,也是在位时间最长的总编辑陈彤,有密切的关系。

我们来看一下曾经的浪狐易首页截屏:

这是2000年2月29日的网易首页

这是搜狐的2000年3月2日的首页

这是新浪2000年8月15日的首页

看到了不同吗?搜狐和网易的首页很短,搜狐甚至还有学习雅虎早期网址站的痕迹,中间好大一块目录树式的网址模块。但新浪,已经开始了它密密麻麻十几屏都滚不完的首页格局。

这个首页,很明显是在陈彤“海量快速”四个字的指导方针下完成的。陈彤05年出过一本叫《新浪之道》的书,抛开篇幅不少的自吹自擂的pr文字,你还是能读到陈彤对新浪海量快速模式的总结的。

海量快速四个字,读起来平平无奇,尤其是在习惯了信息爆炸和一传十十传百的社会化传播的今天。但要知道,那是2000年,陈彤这四个字精准地道出了网络媒体和传统媒体最核心的区别(也是碾压性质的优势):内容可以足够多,也可以足够快。

他的同行都在干啥呢?

网易提出了有态度,搜狐提出了有观点,更不用谈后来迅速消失的FM365、脉搏网之流了。无论是有态度还是有观点,这都不是相对传统媒体的优势。人家态度、观点玩了上百年。

有时候,就真的是要靠同行衬托,才能发现牛逼之处。

其实新浪是一家很神奇的公司,因为它很早就失去了它的创始人。我相信今天很多年轻人,对王志东这个名字应该很陌生。在纳斯达克泡沫破灭股价狂崩的时候,王志东被董事会赶出了新浪公司(这里其实又有一个很有意思的关于VIE的故事)。

后来新浪的CEO,城头变幻大王旗,你方唱罢我登场,但陈彤一直牢牢坐在新浪总编辑的位置上,是事实上的新浪二把手。但这个二把手吧,很长一段时间里,一个不恰当的比方是,相权大过了王权。

他这个总编辑的实权,不是搜狐网易腾讯的总编辑能比的。

陈彤后来还指挥了博客战役,深度参与了微博战役。采用的策略简单粗暴但极其有效:拉名人。媒体就是给普罗大众用来仰望的,隔壁微博搞什么“与其在别处仰望,不如在这里并肩”——一股浓浓的白左平等味儿,做QQ这种社交网络可以,但做社会化媒体就完全错了。

所以,我愿意称陈彤为一把奥克姆剃刀,不搞丫丫叉叉,只取主要矛盾点,手起刀落,也干净利落。

新浪是一家非常成功的互联网公司,一直到07年,广告收入才被百度超过,交出了第一把交椅。创投圈一个著名的问题“如果你这个项目腾讯干了怎么办”,要知道,以前题干里可不是腾讯,而是新浪。

我在05年见MIH谈博客融资的时候,就被人这么问过。果然后来新浪搞了博客,三大BSP瞬间溃不成军。

我没有和陈彤聊过,但我觉得,陈彤很有可能在本世纪初,就意识到门户其实是一套内容分发机制,而不是生产机制。海量快速显然是分发的事,而什么有态度有观点,才是生产的事儿。

也就是说,在普遍认为互联网即媒体的那个时代,他已经把媒体内的“分发、生产”两大块给区分开来。陈彤有一个新闻硕士的学位,但我记得,是后来在职才到手的。操作比理论在先。

海量快速,一直是平台类媒体的基本原则。至于怎么做到这四个字,就产生了代际。门户时代靠人工编辑,移动客户端就靠算法,sns则靠关系链。

但门户显然忘记了这个基本原则。在后来的竞争中,不敌搜索引擎,它们竟然走回了老路:搞原创内容生产。可能和大把传统媒体人进入门户有关,还是有那个执念。但商业进化上,是反动的,而且也是心甘情愿交出互联网中心位置的做法。

越做越小,就此沦落。

当然也不大好苛责什么,毕竟是马后炮。但我长期以来一直有个观点没变过,作为互联网的核心问题,不是创造更多的内容,而是把内容送到合适的人手上。任何一个供大于求的市场,核心问题都是如何供需匹配。

做个小公司,可以有很多选择。而如果想要搞大事情,在商言商,生产不是最重要的,匹配才能做出大公司。

 

话题:



0

推荐

魏武挥

魏武挥

400篇文章 46分钟前更新

新媒体观察者,上海交通大学媒体与设计学院教师

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