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新传媒 财新传媒

阅读:0
听报道

蹭热点是当今信息生态中极其常见的顽疾。有的危害不大,无非就是看一眼觉得有强烈上当受骗的吃苍蝇感,有的则危害很大,比如说造谣,比如说带节奏。

但似乎有很多人分不清什么是蹭热点,什么是追热点。以至于媒体在做正常的热点新闻报道时,会被一些人视为蹭热点。在一些特殊事件中,甚至用“吃人血馒头”来形容媒体报道死亡事件的行为。

但两者确实是有比较清晰的分界线。

观察区分蹭热点和追热点,要害在于四个字:增量信息,包括事实层面的,和观点层面的。

早期的蹭热点行为(是的,几乎是媒体诞生之初,就有蹭热点。网络媒体也不例外)非常简单,就是标题党。用和热点相关的词语做标题,吸引受众点击。但正文却和热点并没有什么关系:既没有提供更多的客观事实,也没有什么立得住脚的观点视角。

需要区分的是,有一些文章,则属于信息整合类,将关于热点的各种信息整合在一起,大致梳理出一个来龙去脉,这种做法可能会有洗稿侵权的嫌疑,但确实不能称为蹭热点。

标题党到了移动互联网初期,愈演愈烈,因为在手机中使用内容客户端,大部分情况下只能看到一个标题。标题几乎成为用户是否会点击以贡献访问量的全部因素。

这就是知名的“震惊体”。

但很快,仅仅是标题党的蹭热点行为就不够了,随着平台的进化,震惊体之类的蹭热点行为也在进化。

标题党这个行为,绝大多数用户都可以分辨出来。而平台在做推荐算法的时候,也会把读完率(视音频领域略微复杂点,看跳出时间)做为考量指标。

纯标题党,平台通过用户的行为,非常容易识别,使得它们即使有初期的一点点击量,但获得算法持续推荐的可能性在降低。而在以社交分发为主的平台上,用户也不大会在看到一个纯标题党的内容后转化为粉丝。这些,都不利于一个“号”的养成。

于是蹭热点也开始增加所谓的增量信息。而在这种进化中,也从本来只不过是误点击一次没啥严重后果,发展成更大的危害。

一种是客观信息的所谓补充。比如,在热点事件中,以当事人的亲友身份出现:我就是***的表弟。或者是事件的近距离接触者:我当时就在现场。

以这种身份所提供的信息,看上去很真实,也很能增加热点事件的各种维度的细节,用户不仅会转发这些信息,甚至为了获取更多的后续,对这类信息源加以关注而成为粉丝。

在一些热点事件的发展中,这些所谓的身份,被证实是虚假的,所谓的增量信息,也是虚假的。比如在大名鼎鼎的小学生秦朗巴黎丢失作业事件这一本身就是不实信息所造成的热点中,也有人以虚假身份“补充”信息。

在热点事件中造谣,是当下信息世界中为数不少的蹭热点做法,尤其是以虚假身份发布,相当迷惑人。


 

第二类就是主观观点的表达。这里最常见的就是对事件的无限上纲,或者是逻辑谬误中的滑坡谬误:由一而十,由十而百,一棍子打翻一船人。

不怕得罪人的说一句,今天很多性别冲突话题,都是基于特定的热点事件,一下子拔高到所谓性别意识,对此我是看不大过眼的。尤其是受害者为男性时,没多少性别讨论,受害者是女性时,则几乎可以说是必然。

民众关心食品安全极为正常,于是这类事件通常都会成为热点。我却见过不少所谓行业揭秘,先是扯一句事件本身,然后话锋一转,开始批判全行业。尤其是在添加剂问题上,以至于现在很多人的意识里就是越自然越好。真是不知道千百年来前人的努力,都成了啥。野人最健康的么?

如果说攻其一点不及其余还需要动动脑子的话,还有一种常见的做法,就是“正确的废话”。看上去洋洋洒洒,有的还不乏文采,但我教你一招以识别:当你把文中涉及的事件换成一个大类相仿的事件后,你会发现通篇无需太大改动,都是成立的。这不得不让我认为,大概都是ai写的。

而这种蹭的做法,我也承认,效果极好。

热点当然不是白蹭的,辛苦这一遭,自有其背后动力。

有些蹭热点,就是纯图广告展示。这在一些信息平台中很常见:文中插入的匹配广告,只要有访问量,就可以分润。当拥有多号矩阵时,物质收益其实也不是小数。

今天不少蹭热点养号的目的,则是为了卖货。比如说在抖音这样的平台上,信息流广告基本和号本身无关,带货就成了做短视频最重要的盈利手段。

蹭热点这种行为,有的危害很重——比如造谣,自有针对造谣的处理方式,常见的就是封号。但有的,却也不能算谣言,比如观点上的观点激进耸人听闻。抖音采用的方式则专门针对其商业变现能力。

在一些热点事件中,以所谓大师、专家、传人等身份,进行所谓行业揭秘,兜兜转转,无非最后就是要卖自己的货。或是拉踩引战,制造冲突后吸引大量情绪激动的关注,目标还是卖货。这被视为一种“不当获利”,在最新的抖音官方通告中,表示要予以禁止。
 

封禁商业变现的不当获利,对蹭热点这类牛皮癣,有很好的遏制作用,因为它有针对性的冲着一部分以此为生的人的要害去的。

但我既然称之为牛皮癣,就说明这个病症,平台努力是一方面,但想一劳永逸彻底根治却也不大现实。

当今信息世界,提升自己的媒介素养,依然是一个法子。

鉴别蹭还是追,尤为重要。

话题:



0

推荐

魏武挥

魏武挥

400篇文章 46分钟前更新

新媒体观察者,上海交通大学媒体与设计学院教师

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