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约在半个多月前,腾讯科技频道和我联系,问我有没有兴趣在那里开个专栏。这本来是我经常碰到的事,但这次的说法有些小小不同。腾讯声称要搞个“大家”的产品,利用腾讯已有的资源,从门户到微博到微信,全方位地推动这位作者的专栏,当然就是在推动作者。我深知腾讯的能量,作为一个写作者,当然也希望自己的文章散播得越广越好,自然就答应了下来。
在邮件往来中,腾讯方举出了“hanhan.qq.com”的例子,我一开始还以为每个“大家”都有类似的子域名,这下可牛大发了。后来才知道,也就是韩寒这样当量级的有此殊荣,一般作者还是个类似dajia.qq.com/***的地址。不过这已经比很多网媒的专栏进一步了,算是腾讯的一种诚意,当然,也有不菲的稿费(就中国而言)。
腾讯做这个事,也许主观上未必是冲着新浪去的,但最需要担心的,的确是新浪。
新浪依靠海量快速的门户起家,但当时不是没有想走出另外一条路的竞争者。还记得FM365吗?在当时的主编吕彤的主持下,这个网站一度和上百名评论员签过独家供稿协议。但后来的互联网寒冬迅速将FM365压垮,以至于连域名联想都忘记续租了。
借助门户之力,新浪形成了一个“名人资源”。——这其实是新浪最核心的资源。依靠这个资源,新浪迅速介入博客领域,非常轻松地将挑战新浪的博客中国网击溃。又借助这个资源,新浪在一年内将微博变成“谈及微博就是新浪微博,要谈腾讯微博非要加上腾讯”。所以,看似新浪依靠博客、微博,但其实那都是工具,实质是:名人资源。
反过来,名人对新浪依赖性很强,甚至可以说到了忌惮的地步。以韩寒为首的一帮作家控诉百度文库侵权,却全然未提新浪爱问这个我视野中大陆最大的版权不清的下载基地。道理就在于百度很难做“议程设置”,很难搞“推送式”宣传,但新浪可以。经过新浪一手打造的东西,影响范围绝对中国首屈一指。新浪造红人的速度,不是一般二般的。
可以这么说,中国头号赚钱的互联网公司是腾讯,但中国头号有运作影响范围的互联网公司却是新浪。腾讯做了一个中国流量排名第二的腾讯网,但依然在人们的印象中,最大的互联网媒体不是它,而是新浪。
于是腾讯就很郁闷了。举个不恰当的例子,知音故事会可能比财新新世纪更赚钱,但总感觉档次不高。腾讯很想搞点档次高的派头出来。于是它入股财新,介入高档财经领域。腾讯网也几度改版,力图像“大气”这种感觉靠拢。但无论如何折腾,没有足够的名人捧场,总是有些不给力的。
腾讯微博——事实上我一向认为这是它在用轻劫对新浪的重劫,属于防守型产品而不是进攻型的——的道路可能让腾讯更加意识到这一环的重要以及它的缺失。不是说名人不捧场,而是就算捧了场注册了微博,但依然不愿意在那里太过活跃(有发微博,但互动相对少很多)。不过即便如此,依然让腾讯在微博上虽然有些后发,可好歹干过了搜狐网易,也有老二的位置了。
后来腾讯又搞了微信的公众平台,聚集了一帮明星型名人,随他们的入驻,微信又圈了一把用户或者让一些用户更黏着。现在,腾讯开始弄“大家”了。对于腾讯而言,主营收入依靠所谓互联网增值服务的,这种东西委实不是它最重要的站场。搞好了自然更上一层台阶,搞砸了也不伤筋骨。而新浪,其实诺大一个新浪,只有一个核心:名人。
一个媒体的影响力其实和广告收入是有关的。广告收入不高不一定说明它不够有影响力,但广告收入高企,这个媒体的影响力一定不小:广告主们用金钱投票认可了这一点。腾讯历年的广告收入占整体收入比重都不大,但的确在一路上扬。以下是新浪腾讯的近五年广告收入图线:
这张图是广告年收入,腾讯和新浪的差距在缩小。但如果我们看近五个财季的话,腾讯已经越过了新浪:
请注意,2012年连续三个季度,腾讯的广告收入都在新浪之上,如果不出意外,2012年全年腾讯广告收入将在历史上首次超越新浪。
腾讯搞“大家”未必就是一定要把新浪击垮,对于腾讯这样当量级的公司,新浪从商业角度而言,委实不是一个层级上的(年入的数字是45亿美元对4.8亿,2011年;当下市值是597亿美元对30亿美元)。新浪微博的确对腾讯产生了威胁,但微信一出,基本上警报已经解除。“大家”会助推腾讯的广告业务。以新浪运作话题的一流手段,名人未必就会立刻抽身而去,但多多将身影出现在腾讯这个平台上,还是可以看到的。
更重要的是,腾讯在努力打造“影响中国中上层”的形象,它不仅要做中国最赚钱的互联网公司,还要做中国最有影响力的互联网公司。如果后一个头衔被腾讯抢去,那么新浪真就什么都没有了。
2013年,谁来照耀新浪?而腾讯,会不会加入千亿俱乐部?
—— 《钛媒体》专栏 供稿 ——
0
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