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连线》杂志主编克里斯安德森除了一本《长尾理论》外,还著有《免费:商业的未来》。在鼓吹完免费模式之后,这次安德森杀了个回马枪。因为“硬件制造”无论如何,到目前来看还没有免费供货的苗头。
不得不说一句,这书写得相当拖沓,基本上一篇文章能说明白的事,安德森居然写出一本书来。其实核心理念就是这样一句话:生产资料的掌控开始下移。
马克思是一位那个时代出色的解释者,但他未必是一个出色的预言者。他用生产资料的掌控来划分所谓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但他如果活到今天,就很会被个体掌握生产资料弄迷糊了脑袋:这该怎么解释?特别是在数字世界中,生产资料下移已经发生了一次,现在有可能会发生第二次。
第一次是软件业和互联网业(当然也包括移动互联网里的APP业),比如中国早期网络时代中最出色的软件之一foxmail就是一个人编写的。另外,还有大量的移动应用程序是个人或小团队编写的。中国的调研机构DCCI报告说,在2010年,个人从事移动应用开发的就占比将近30%,而团队超过20人以上规模的,只有2成出头。一些声名显赫的应用,比如evernote,比如pocket,比如instagram,都起步于一个小小的团队。软件世界中,生产资料下移,使得这一个领域中创业成为热门词,个体借由创业的路径,最终做成一个大生意的,也实属正常。
《创客》这本书描绘的是第二次生产资料的下移:硬件的世界。它主要围绕的是一个名为“3D打印”的技术。借助3D打印,个人也可以制造出本来需要工厂、流水线才能完成的具象的货品。3D打印一度可以借由提供枪支的图纸来完成个体对枪支的“打印”(其实就是制造),只不过争议实在太大,这项功能被去除了。
3D打印这种技术的确拓宽了个体或小团队的创业范围,而不再仅仅局限在“软件”这个世界中。过往一些发明家在完成一个创意后,如果想商用,ta一般的选择是将专利出售给成规模的企业,因为自家开办一家从事实体货品制造的企业要求太高了,但在今天,ta自己完全可以亲自操刀,把这个货品“打印”出来。
这对工业革命所形成的“工业时代”带来了冲击,游戏规则可能会由此而改变。
在一款热门游戏《文明》中,玩家需要不断地研发技术,来获得竞争优势。有极少数技术在抢先研发出来会让自己的文明获得额外加分,其中一项就是“量产”。量产是工业革命的核心,它使得企业规模扩张的速度大大提高,同样也带来了物品供给丰裕下的买方经济社会。但量产技术基于“流水线”作业,没有流水线,很难形成边际成本不断下降的规模优势。流水线又会造成货品千人一面的结果,早期福特所生产的T型车就是典范。
工业革命所催生的流水线企业将手工作坊击败的速度可以用“摧枯拉朽”来形容,因为手工作坊的成本实在太高了。但人性其实是希望自己与众不同的,仅就穿衣服而言,“撞衫”是一件让人感觉尴尬的事。工业时代其实暗含着一对矛盾:人们内心深处希望个性化的需求与流水线千人一面的供给。
大众媒体事实上也是流水线的产物,一期报纸哪怕数百万份,每一份长的都是一样的,内容也都是一样的。互联网的出现并深化,基本上终结了传统的大众媒体。互联网提供个体创办媒体的可能,无数的创业者加入后,使得信息消费也有了个性化定制化的可能。但这场革新还没有完,终于轮到了硬件的世界。
第二次生产资料的下移,在我看来,如果能够大行其道的话,将产生两个后果:
第一个后果相对表象化一点,那就是从信息定制化走向消费定制化。大众媒体已经被我们抛弃,大众生产则有可能被抛弃——这不是说巨型生产商将不复存在,而是说巨型生产商同样可能会为个性化需求去生产,或者是围绕在巨型生产商生态中的小型企业生产。信息爆炸之后,将是真正意义上的商品爆炸:不仅多,而且还名目繁多。信息传播者和接受者已经达到了“快速易位”,商品生产者和消费者同样有这个可能“快速易位”。
第二点影响也许会更深远:制造业可能会回归到发达国家(特别是美国)中。在工业时代,由于生产资料和劳动力的相对廉价,发达国家将制造业纷纷迁往发展中国家。但就微观世界而言,一般意义上的创业并不是全球化运作。安德森在书中提到一个名为BrickArms的小型公司,老板查普曼就认为放在中国制造,会导致“模型生产时间加长,沟通时间增加”。但大公司这样做反而会降低成本。于是,大规模生产导致小规模制造业衰落——因为后者成本更高,而大规模生产会迁往发展中地区。
类似3D打印技术可以挽救这一点,小规模制造业一样可以取得成本的低廉。美国的小规模制造业(宛如当代的手工作坊)有可能会复苏。这对全球经济都会产生巨大的影响。
冷战结束后,有所谓二极变为多极,美国经过短暂的了一强独霸后成为多极之一。但近来无论是大数据,还是3D打印技术,都有可能让美国回到单极的位置上。这个国家掌握了全世界比例最高的数据,制造业如果再回归它那里,发展中国家有可能沦为纯粹的“原料提供地区”,在整体价值链上切到的份额会更小,付出的环境代价会更大,继而影响到世界重新建构一种秩序。
个体的力量在进一步被放大,《创客》这本虽然很啰嗦的书,却的确有可能成为一本划时代的开山之作。
—— 《人物》杂志约稿 ——
0
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