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新传媒 财新传媒

阅读:0
听报道

知乎上有人问:做为一个传播学学生,应当怎样使用、研究诸如微博、SNS这样的媒介?被邀请回答,我写了如下十条:

1、要用

2、要多用

3、要明白这是一种定制化媒体,你所看到的世界(timeline)只是你关注的人的世界,而不是全部

4、要知道定制化媒体其实就是信息偏食,而且容易形成small group thinking

5、故而还是没事要去逛逛门户,或者多加利用微博的搜索功能(虽然残缺,但总比没有好)

6、微博没事不要和人讨论过于严肃的问题,特别和非熟人讨论价值观有关的问题,没什么太大意义。微博公厕论,大部分情况下是对的

7、注意你所说的一切,理论上讲,谁都看得到,注意保护自己

8、其实微博营销成本已经很高了,获取用户和流量不易

9、多来知乎看看,有益身心健康

10、以上说的,都是对的

因为题干中还提到研究的问题,故而我的回答后面还有一小段:就研究而言,其实一旁观察挺难的,因为缺少数据样本。基于微博、sns做的调研,不靠谱性极大,因为同类相吸,随机性差得不是一点点的。

这条回答被知乎的黄继新分享到新浪微博中,然后中山大学的张志安老师又加了十条并转发,张十条如下:

11、定期优化关注;

12、别较真,碰到喷粪的拉黑即可;

13、相对专注某个领域写微博;

14、跟有价值的人私信沟通;

15、不时检索下自己的名字,监测个人舆情;

16、别忘了阅读;

17、朋友会面少刷;

18、睡前睡后别刷;

19、私信并不安全;

20、以上未必都对。

后来张志安把这二十条重新做了条长微博,有280余万粉丝的邓飞转发(还有一些学界教授们),昨晚我倒是狠狠被at了多回。我本来是在知乎里写回答,人家地盘上奉承一下人家也是人之常情(再说我和黄也是朋友),志安兄这么一整,脱离了回答情境,倒搞得有点像知乎植入软文了,哈哈哈

大约在几周前,我在手机端上删掉了微博客户端,浏览器收藏夹里也删除了收藏,打算小别一阵子。结合这上述的“微博攻略二十条”(其实我只写了七条,1和2重复,第九条属于溜须拍马,我和张的第十条都有恶搞性质),谈谈微博的使用。

不用微博的一段时间里,其实有损失,但不大。我没有错过闾柴之争,这事不一定非得去微博才晓得。我也没有错过腾讯刘成敏“退休”的事儿,这事几个科技博客及门户科技频道唠嗑得更彻底些。当然,也许知道的晚了点,但晚上个几个小时甚至一天,也不见得不能做人了。

不过,你得承认,如果抱着看八卦的心态,还是得上上微博。我知道了闾丘批评柴静的事儿后,就上了趟微博,动用了搜索功能,发现了不加v。这事后来被弄得极其娱乐和恶俗,连安替都被拉进来躺枪,要看戏,微博是不二之选,只是,你自家觉得值得不值得看一把?

比较值得一提的损失是“社交”,几个媒体编辑给我写私信没看到,其中一个还是催稿的,结果人不得不发邮件过来。一句话的事去动用邮件,在今天总感觉有些小题大做。我只好鼓动她们用微信联络。我本来想慢慢把社交功能转移到微信上,后来一想,我经常会在微信朋友圈上会吐槽(有次我吐槽一本杂志能捧公知,结果被那本杂志的编辑看到了,还留了个问号,让我颇觉尴尬)。我知道朋友圈能够屏蔽人,但屏蔽这事儿吧,太麻烦,一不小心忘记了又吐了回槽,下次见面不好看了不是。

不过,微博私信也不是什么太秘密的东西,张志安在第十九条里提及。就我所知,私信是明文的,某些第三方客户端能接入——这话的意思就是这个第三方客户端能够把这些数据导出来。我这个判断是建立在这样一个事实上:前几年有人发了条截图,说周鸿祎私信里调戏约炮女孩子。新浪运营方跑出来帮周辟谣。我不是相信周会去干这事,而是这事猛然提醒我:新浪咋知道这个图是p的,周没发过?

微博这个东西呈现出一个很诡异的状态:一方面调子扯得很高,动辄你会发现有人在讨论宏大叙事的话题或三观问题,一方面又很流俗,看戏心态极其严重。这两者交织在一起,势必把严肃变成消遣,把娱乐变成恶俗。波斯曼写《娱乐至死》,微博是最好的注脚。

但我觉得还是要用微博,不用人生会少很多乐趣。人总是有恶俗的一面的。我可以正儿八经地正襟危坐地讨论新闻到底该如何搞法,但我对柴姑娘早期的恋爱八卦史也是有看戏兴趣的。名人天然就是用来消费的——不然他们就不要做名人了。这方面,不要苛求我一个芸芸众生中的一员,老子就把你给娱乐了,咋地?

所以我说:要用,而且要多用。不然你会发现你和朋友坐一起吃饭没有谈资了。但是,我看戏并不意味着我真把这个戏给当真了,也不意味着看到high处也要上台一起去唱唱。在消费柴姑娘恋爱史的同时,我也在消费不加v,正常得很嘛。一个常用微博的人最需要明白的就是我的第三、第四点。张志安建议别忘记阅读,他指的是长篇大论的阅读,以为然。

去年刚认识一位朋友时,人戏称我为“魏公知”,那是全然不了解我。我对很多社会事件(除非和新闻传播有关)不愿意在微博上多说什么。有时候朋友私信来要求转发,却不过面子,友情转一把。我一个信奉杨朱哲学的人,对这类事缺少品头论足的兴趣。在我威胁再叫我魏公知我就叫“×处”(此人官拜处级)的情况下,这三个字没有成为朋友圈里的一个称呼,万幸。

微博堆出来的所谓名声,基本上是很虚幻的(也有实在的,姚晨其实是一例。微博女皇成功由一名电视剧明星转型为电影明星——虽然还不是什么大片女一号,但总是从电视剧转行电影了,这个差别大了去了)。但这种虚幻并不等于虚无缥缈。它对事件的传播(大部分时候是变了味的)是实实在在的。一个搞传播学的人,不用一下微博,是不能体会到那种人际、群体、大众三大类传播纠结一起,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态势的。

人演个民国武术家还要先去打上两年拳,搞传播的自然要多用微博。但人演武术家没说要就成为武术家,八极拳冠军是表演赛冠军,所以搞传播的也不要沉溺在微博里,非要做个大v。微博大v的影响力,未必有多高。因为影响力包括三个层面:告知、说服、行动。大v也就告知力强,强了又如何?还有一堆人候在那里吐你的槽。张志安说拉黑即可,拉黑只是禁评论,不是禁转发。

所以张志安的第十三条我不是太同意,应该专注一个领域写博客。微博使用日久,对我一个很大的伤害:我现在写稿子速度变慢很多。写惯140字了,就写不来文章了。有人要说:论语不就是微博体?那可真扯了,没看到后面一堆的集疏注释证么?

这个世道,滚滚红尘,物欲横流。做一个和潮流不同的人,活得太累,却又何必。跟着一起胡言乱语人云亦云也没啥意思。最好的做法是,知道这是个游戏,知道游戏的规则,跟着一起按规则行事,但心里明白:一场游戏罢了。

人间五十年,譬如朝露

 

若喜欢此文,我当然欢迎你向我支付几块钱

 

 

话题:



0

推荐

魏武挥

魏武挥

400篇文章 46分钟前更新

新媒体观察者,上海交通大学媒体与设计学院教师

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