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新传媒 财新传媒

阅读:0
听报道

我在20多年前看过一本小说,书名已经忘记了,这本小说主要讲一个美国脱口秀演员是如何从底层一路奋斗到全美明星式人物的,结局我依稀记得不是太好。这本小说让我第一次不那么真实地接触到了美国脱口秀演员(那个年代可没什么网络视频),但我想即便是小说,总有些具体生活的影子。

书中说到这位演员在酒吧一开始说些无关痛痒的段子,听众不是很起劲,依然各聊各的。他有点火了,于是拿台下听众开刷,大骂一通,结果他发现越骂效果越好,大伙越是笑声不断。他不太明白这个道理,为什么有人听别人骂自己反而哈哈大笑。不过不要紧,道理不需要,只需要结果。他就一路这么干下去,越来越红。

后来我生逢网络时代,有幸看了一些美国脱口秀,果不其然。这里面最让我印象深刻的是黄西的脱口秀。我第一次看到黄西的视频时,脑海中立刻升腾起我多年前看过的这本小说:哈哈,骂人可以讨人喜欢,真有其事啊。

中国社交网络也有。骂骂政府然后大众一片叫好,这事倒不奇怪,也经常有人干。奇怪的是有人自行送上来找骂,还乐呵呵的,这种诡异的事也变成了现实。童话大王算是前者,留几手则算后者。惭愧,我到现在还没想明白后者是个什么原理,讨钱的见了多了,讨骂的还真不太好理解。

不过,骂人没什么建设性,骂人本身没有什么具体利益。但骂人有个好处,如果你骂得漂亮,就会引起极多的围观,所谓“影响力”(准确的说,影响范围)也就建立起来了。影响力是可以换取利益的,比较直接的方式是变现,比较间接的方式是置换资源,然后再扩大影响力,最终当然还是变现。

最让人有些思索的骂人事件发生在一部虚构的片子中,黑镜第一季的第二集:Fifth Million Merits。黑人兄弟大骂了一通评委,结果评委们哈哈大笑,判其胜出,给予了一个专门用来骂人的节目。黑人兄弟骂的时候的确是本色演出,心目中的女神成了AV女郎,用的还是他的里程数,岂能不忿。充满激情的对体制一骂,最终被体制招安。解构式的反抗,成为整个社会结构中的一部分,那片碎玻璃(或者说碎的液晶板)本来是一把刺向狂欢娱乐的刀,最后成为狂欢娱乐中的一个道具,期间的黑色幽默,真是让人笑不出来。

但这部充满着控诉味的片子,也是娱乐生活的一部分。看过了,想过了,哈哈过了,明儿,咱们该干嘛干嘛。滚粗这个词也许不会再火了,但李毅吧依然会贡献出另外一种言语。童话大王的童话破碎了,但依然会有另外一种童话出世。

世道吧,就是这样循环演进的。

话题:



0

推荐

魏武挥

魏武挥

400篇文章 46分钟前更新

新媒体观察者,上海交通大学媒体与设计学院教师

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