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新传媒 财新传媒

阅读:0
听报道

时间:2010年4月
话语人:卡罗尔巴兹,时任雅虎CEO
话语场合:接受BBC采访
话语:谷歌会出现问题,因为谷歌出名的只有搜索,而那只是我们业务的一半,却是谷歌99.9%的业务。他们必须要去发现新业务。
后续:巴兹在说这番话的时候,谷歌的股价不到600美元,近日突破1000美元/股,目前市值大概在3500亿美元上下。

2010年4月,有两个背景需要注意。其一,苹果既iPhone3GS大获成功之后,正在紧锣密鼓地准备它的iPhone4,并于两个月后的苹果大会上由乔布斯发布;其二,在2月份的时候,android与Linux正式分道扬镳,5月,android2.2(Froyo,冻酸奶)由谷歌推出。大概到了10月份的时候,android宣布在它的应用商店里,应用数突破了10万个。

巴兹的话分成两个部分,前一个部分有为自家雅虎贴金之嫌:谷歌的业务没我们多(但其实巴兹有些无知了,谷歌业务树极其庞杂),后一个部分所谓“发现新业务”,说明她似乎没有意识到,android就是谷歌的新业务,而且这个业务将撼动整个互联网的格局。

clip_image002

(这张图是较早时候的业务线,android已经出现,但的确那个时候并不是太显山露水。到要说谷歌只有搜索,显然是不正确的)

google

(这是一张更为早期的图,07年的时候,谷歌帝国已经相当庞大了,可以点击获取高清震撼大图)

谷歌是一家非常少的在两个极其重要的关键点上踩对了的公司,或者说,两次获得巨大成功的公司——其实这一点,微软也没有做到,更不用谈雅虎了。第一个关键点是,当信息极大丰裕供给爆炸式增长后,信息匹配变得极为重要——就如长尾理论的发明者安德森所说的:一种丰裕就会造成一种稀缺。搜索变成为了门户的替代者,部分满足了信息需求和供给的匹配。第二个关键点是,当移动互联网兴起后,为移动设备做操作系统成为了底层基石。桌面上微软踩对了,但移动上,windows phone一直到2010年才姗姗来迟,搞了一个7.0版(以前的windows mobile phone压根不能算是一个可以用的移动操作系统)。苹果率先用软硬合流的方式占到了先机,谷歌虽然稍稍慢了点,但基本上,可以说是赶上了车。

操作系统对谷歌最现实的意义就是:它保障了搜索和广告系统在移动设备中的力量。施密特所谓一台手机谷歌只要赚一美元,铺货十亿台手机就是十亿美元的生意,大抵就是指的这个:广告。谷歌很少自己做手机,即便买下了摩托罗拉移动部门,也是为了进行专利储备,以防对手针对android阵营进行专利诉讼。从目前来看,谷歌对利用硬件赚钱兴趣不大,它的硬件,更多意义上是一种示范作用。我甚至有时候会怀疑,谷歌眼镜这个东西,都有可能是一种sample式的产品,以图吸引更多人制造可穿戴设备,当然,操作系统的核心是android。

谷歌在这几年遭遇到的最强竞争者是苹果和Facebook。无论是苹果的APP生态,还是Facebook的以隐私为名的拒绝搜索,都会给谷歌造成非常大的麻烦:谷歌无法探测的两个庞大的信息黑洞。市场上一度认为,谷歌可能就像曾经取代前辈们一样地被取代。不过,苹果的软硬合流既保证了苹果的用户体验,但也带来了非常大的不便:它在其它设备上复制它的系统速度相对慢很多,也就不用谈APP生态了。至于Facebook,从广告效果来看,它依然有些争议,依然被视为效率低于谷歌广告系统的一个社交网络。于是,经过漫长的一段互不往来,双方终于坐在了一起:Google的竞价广告系统DoubleClick在近日宣布旗下实时购买工具Bid Manager将为Facebook实时广告交易系统Facebook Exchange服务。

2011年9月,巴兹以一种很屈辱的方式被雅虎董事会革职,黯然下课。就在那个时点,android系统的应用数目已经达到了48万,android系统手机的占有率已经达到了43%,android 4.0(Ice Cream Sandwich,冰淇淋三明治)准备出炉。没有迹象表明谷歌在迈向衰退。

两年后的9月份,这个操作系统的激活次数超过了十亿大关(勉强算是对应施密特十亿手机的期盼)。11月1日,谷歌宣布了android 4.4(Kitkat,巧克力棒)。这个操作系统最有意思的地方在于,它不像过去新系统一定需要更多内存,它甚至可以在入门级的android手机上运行。换而言之,谷歌也意识到,高端手机市场正在趋向饱和,它更多的把目光投向中低端市场,也就是发展中国家市场——这个市场上的发展速度是发达国家的三倍。同时,kitKat也被赋予了这样一个厚望:终结android生态的碎片化问题,尽可能地一统android手机的操作系统版本。

看上去,谷歌近期内不会太有什么问题。

—— 21世纪商评 供稿 ——

本文为《21世纪商业评论》的专栏文章。这个专栏的名字叫《大佬与大话》,专门收集TMT圈子商业领袖的一些 “大话”。但本专栏的目的并非是指责这些大佬说话不算话,或者是开空头支票。我们都知道,所谓此一时彼一时,时间点变了,自然计划要变。本专栏的目的就是 “复盘”,来分析一下这个时间点究竟怎么变了导致大佬们的话变成了大话。

转载说明:
1、本博客文字,除特别注明外,均为本人原创,可以自由转载,谢绝长微博形式转载;
2、转载时请注明本人大名,魏武挥,不是魏武辉,不要搞错。
3、转载时请保留此段:本文由扯氮集博主魏武挥原创撰写,欢迎于微信/网易云阅读/腾讯新闻客户端中搜索ItTalks以订阅公众账号,或于搜狐新闻客户端科技频道订阅“魏武挥”

 

若觉此博有益,当然欢迎你向我支付几块钱
  

话题:



0

推荐

魏武挥

魏武挥

396篇文章 52天前更新

新媒体观察者,上海交通大学媒体与设计学院教师

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