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体行业为何盛行老师?

一
中国人给对方起个称呼是很有讲究的。
头一桩事是关于性别。比如张先生,李女士。如果明明是男的叫人张女士,明明是女的叫人李先生,大多数情况下是不够礼貌的(特别有成就的女性称呼一声先生是例外)。
素未谋面,但需要远程和人交流——比如打电话,或者微信——第一个开口的,应该是发起对话的人。这个时候如何称呼对方是个难题,因为你还不知道对方是男是女——有时候你根据名字来判断性别未必百分百靠谱。
...
一
中国人给对方起个称呼是很有讲究的。
头一桩事是关于性别。比如张先生,李女士。如果明明是男的叫人张女士,明明是女的叫人李先生,大多数情况下是不够礼貌的(特别有成就的女性称呼一声先生是例外)。
素未谋面,但需要远程和人交流——比如打电话,或者微信——第一个开口的,应该是发起对话的人。这个时候如何称呼对方是个难题,因为你还不知道对方是男是女——有时候你根据名字来判断性别未必百分百靠谱。
...
一
作为一个互联网产品,在中国,很少有比微信更优秀的了。
之所以用“很少”,而不是“没有”,是因为很多产品在刚刚起步时也相当优秀。
但等到做大了有规模了,就完全当不起“优秀”二字了。
这里所谓的优秀,就是:
尊重用户。
在尊重用户这个问题上,中国成规模的有量级的(比如装机超过百万)产品,微信自认第二,没人可以称第一。
二
对于一个普通用户来说,使用微信大概应该是如下主要...
一
微信的订阅号模块做了一次改动。
大家家惊呼:哇,信息流啊!
还有人翻出来张小龙一次演讲中说:我也不知道啥叫信息流。
还有人进一步断言:张小龙被架空了。
这太搞笑了。
到底啥叫信息流都不晓得,就在那里说这就叫信息流?
二
信息流信息流,顾名思义,重“信息”。
比如你在典型的信息流产品今日头条中,你看到的是一篇一篇文章,不是一个一个号。
一个号多篇文章,那也是一篇一篇被打...
一
一起杀人案,再一次震惊全国。
张扣扣杀人案还没有最终有个结果,米脂就出了个杀人狂。如果说张扣扣杀人算是要一报还一报的报复,赵泽伟杀人,就非常莫名其妙,且手段令人发指,专挑初中生下手,说一句“人神共愤”一点都不过分。
事件极其恶性,但同张扣扣杀人案一样的是,这么恶性的事,其实并不复杂——可以推想的是,并没有什么了不得的内幕。
甚至可以这么说,赵泽伟案比张扣扣案还要简单,毕竟,...
一
周末,微信忽然悄没声息地上了一个内测性质的功能。
关于这个功能,新榜做了独家披露。可以点击这里了解。
简单来说,就是微信在“看一看”这个模块里,加入了一个“热点话题”的子模块。
比如说,今天的热点话题是:王晓峰卸任摩拜CEO,胡玮炜从总裁转任该职位。
当你点击这个热点话题时,会一字排开看到若干个评论,这些评论是有相关公号发出。
而在这些相关公号的对应页面的底端,也会...
一
昨天晚上,一个学生向我推送了一个知乎问答的截屏。
当时这个问答语焉不详,只是说“据学妹说,媒体与设计学院有教师利用职务之便对学生进行骚扰,正在被调查”云云,其实信息量非常少。(媒体与设计学院近日因设计系独立成院,改名叫媒体与传播学院)
是有些没头没脑的。
后来,还有好几个学生给我推送类似的截屏,我就去知乎上看了全部的回答。
依然近乎于没有任何实锤,只是传言。
我没太当回事,觉...
一
前两天我看到一篇文章,标题是这样的:上海交大这位“长江学者”,应该为中兴困局负责。
我在“刷屏”里说,这篇文章的用心极其低劣。
交大的汉芯事件,是交大建国后最大的丑闻,丢人丢到了火星上。但汉芯事件并不能为中兴困局负责。
这里的逻辑是这样的:如果当年搞项目验收的专家们认真点,最多能做的事是:阻止了这个丑闻的发生。但他们的认真,并不能使得中兴就有所谓自己的国产的芯片。
而...
一
这是我最近四篇公号文章的阅读量。
对于我这样粉丝不超过6万的足底号来说,这样的阅读量,其实可以满意。
这四篇文章,有两个套路。
第一个套路,我曾经在过去的文章里提到过,diss一种观念。具体到这篇文章,就是diss一种现象。
的确,《大学,难道不应该禁止师生恋吗》是用沈阳事件破题的,但讨论的却是师生恋。这里的摆渡,存在一个漏洞:沈阳事件不一定就是师生恋,有可能就是强奸。但...
一
邱兵是一个很大大咧咧的人。
吴晓波写文章《我的总编同学们》,说他很帅很邋遢,后面是实话,前面纯属恭维。
与他当年在澎湃三年三篇情怀文相对应的事是,这哥们并不像文字所展现出来的那种书卷气十足。
他很喜欢看某个内容客户端,并且会由于太过投入而坐在马桶上长达半小时之久。
有机会我一定要提示他注意健康。
但他又不太乐意让别人知道这事,所以他断言那个产品很难社交化:让吴晓波...